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当下,截至 2024 年年底,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 3 亿大关,老龄化率超过 22%。家庭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其适老化程度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已然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的关键举措。
家庭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意义家庭适老化改造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安全性与便利性的有力手段。数据显示,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表明,58.7% 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问题,其中农村高达 63.2%。超过半数的城市老年人认为,没有呼叫和报警设施、没有扶手、光线昏暗是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安装床边防护栏、可折叠扶手、感应小夜灯等设施,能有效降低老年人在家中跌倒、磕碰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配备紧急呼叫系统,可在老人突发疾病或遭遇危险时迅速发出求救信号,为及时救援争取宝贵时间。例如,在山西运城临猗县,年过九旬的李奶奶年初在家中摔倒致手部骨折,行动不便。后经适老化改造,床上加装了可升降床垫,极大地方便了老人起身,安全性也大幅提高,让家属安心不少。
适老化改造还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尊严感。一些辅助器具,如沐浴椅、坐便辅助器等,能帮助老年人更轻松地完成日常洗漱、如厕等活动,让他们能够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尽可能独立地生活,维持自身的尊严与自信,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提升心理上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同时,家庭适老化改造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家庭护理压力,降低护理成本,使家庭成员能够更高效地照顾老人,也有助于增进家庭和谐。
家庭适老化改造的推进现状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十四五” 时期,明确将支持 200 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纳入任务目标。2022 年 2 月,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残联等 4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 “十四五” 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聚焦 “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 等主要目标,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了改造任务。
在政策推动下,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成果显著。运城开展适老化改造 “焕新” 活动,将防滑地胶、智能感应灯等适老设施送入众多百姓家中;江苏苏州通过 “苏服办” App 实现线上申请、立减直补,76 家服务商为 2 万户家庭定制 “适老方案”;浙江金华发放补贴,每户最高补贴 2 万元用于适老化改造。截至 2024 年年底,全国累计完成 208 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家庭养老床位 36.6 万张。这些改造切实改善了老年人的居家生活条件,让众多老人从 “将就” 生活迈向 “讲究” 生活,曾经不便的家居环境得到极大优化。
家庭适老化改造面临的挑战尽管家庭适老化改造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认知层面存在问题。相关调研显示,超 60% 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 “概念模糊”,部分子女也视其为 “可有可无的装修”,供需两端存在明显的 “信息温差”。许多老年人生活节俭,对 “花钱买舒适” 存在抵触情绪,同时,适老化改造所隐含的 “需要特殊照顾” 心理暗示,也容易激起老年人不服老的心理。
其次,改造质量参差不齐。有调研发现,90% 的家庭适老化改造存在门槛高差大、扶手抓握不便、急救系统装错位置等重大安全隐患,不仅无法保障老人安全,甚至可能导致老人居家受伤。一些投入的智能设备操作过于复杂,超出老年人的学习与使用能力范围,使得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再者,资金压力较为突出。中西部地区财政补贴覆盖率不足,农村老人面临 “补贴难申请、服务难触达” 的双重困境。家庭自主改造动力不足,过于依赖政府补贴,企业也因市场开发难题和利润有限,参与积极性受限。此外,适老化改造的 “最后一公里” 梗阻明显,评估流程冗长、施工周期拖沓、售后维护缺位,严重影响老年人对改造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的优化路径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多管齐下优化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在制度方面,国家层面应建立 “基础改造包 + 个性定制包” 分级补贴机制,对经济困难家庭全额兜底,普通家庭采用 “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 的共担模式,借鉴浙江 “先到先得” 的补贴发放机制,动态调整财政投入,确保资金精准投入。
市场活力的激发也至关重要。推广苏州 “公开遴选服务商” 模式,建立适老化改造企业白名单与黑名单制度,对研发智能适老产品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发 “一键呼叫”“语音控制” 等操作简便的适老化智能终端,探索 “5G + AI” 适老化场景,构建 “家庭 — 社区 — 医院” 联动监测网络,培育 “适老化改造 + 养老服务” 复合型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人才支撑同样不可或缺。推动职业院校开设适老化改造相关专业,建立 “培训 + 认证 + 就业” 一体化体系,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改造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同时,通过社区宣传、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营造全民参与适老化改造的浓厚氛围,提升社会对适老化改造的认知与重视程度。
家庭适老化改造是一项充满温情与责任的民生工程,承载着亿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攻克当前面临的重重难题,持续完善改造工作,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安全、舒适、便利的家庭环境中安享幸福晚年,让 “养老” 真正转变为 “享老”,使家庭适老化改造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