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将关税大棒对准中国之际,其他国家都站在旁边看戏,欧盟多次游说特朗普,表示美欧的共同敌人是中国,应该集中精力对准中国,欧盟也会跟随美国的步伐。
印度更是高呼,替代中国输美的机会来了,可以说,当初只有中国一个国家站出来反制美国的对等关税。
中国成为了特朗普关税大棒的特例,其他国家获得90天暂缓期,中国145%关税立即生效。
如今,中国又成为了特朗普关税大棒的特例,特朗普突然改口,表示不考虑延长关税宽限期,与美国谈判的国家,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将针对这些国家制定关税税率。
值得注意的是,距离7月9日仅剩最后7天时间,而截至目前,除了与英国达成的远谈不上贸易协议的协议框架外,就是和中国的“休战协议”。
美国的传统盟友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等都未取得进展,相反日本与美国局势进一步升级。
特朗普怒批日本,表示美国把日本宠坏了,不仅没有从美国进口足够的汽车,就连日本面临大米短缺之际,也不愿从美国进口大米。
面对这种情况,特朗普直接施压日本,表示考虑将对日本的关税提高至30%或者35%,且汽车关税25%不会取消。
要知道,此前日本与美国在关税谈判迟迟没有进展,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汽车关税的分歧。
2024年中,日本对美国出口总额达到了21万亿日元,而这其中汽车行业占到了28%。
足以可见,美国市场对于日本车企而言,有多么重要。
日本希望特朗普政府能把汽车关税豁免,然而对于以“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来说,这对美国不公平。
此后,美国还施压日本增加国防开支,可以说,日本真切感受到了作为美国的对手是危险的,但作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
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就毫不掩饰对中国的敌意,美国两党更是在反华层面达成高度共识。
近年来,美国多次滥用国家力量,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压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不断升级对中国的歧视和政治打压,限制中国留学生入境,借南海问题挑拨中国与地区国家关系,挑唆盟友限制对华出口先进芯片以及光刻机。
而美国的盟友,此前跟着美国能吃香喝辣,自然听美国的话,一起针对中国。
可如今,美国的盟友逐渐发现,美国自己都不能奈何中国,美国却施压盟友继续为美国“冲锋陷阵”,然而问题的关键,这其中的利益天平早已经倾斜。
中国从美国的一系列打压中突出重围,而在关税议题上,中国还精准拿捏了美国的七寸,迫使特朗普政府多次低头,以寻求与中国谈判。
这就意味着,当美国的统治力逐渐褪去,美国的盟友也开始心生想法,尤其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盟友们早就人心离散,各怀鬼胎。
马克龙罕见对美强硬表态,表示法国不会接受不对等的欧美关税协议,而日本经济再生大臣再次重申,在与美国的谈判中,不会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进行谈判。
不过,这其中美日是否在唱双簧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这周以来,特朗普就一直拿日本作为典型,警告其他国家赶紧排队与美国谈判,否则就会面临高昂关税。
毕竟,眼下的特朗普还有一件事要做,就是推动自己的“大而美”法案。
近期“大而美”法案修正案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涉险通过,这意味着该法案离最后通过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马斯克怒怼特朗普,还对所有支持这项法案的共和党支持者发出威胁,表示要尽全力让这些支持者明年中期选举落选。
特朗普紧急发帖,抨击马斯克是拿补贴最多的国家,表示如果没有这些补贴,马斯克就滚回南非老家了,还让DOGE调查马斯克拿的补贴。
可以说,二人裂痕再次加剧。
而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其核心目标之一在于对冲因大规模加征关税所引发的经济增长减速效应。
此外,鉴于“大而美法案”对国内高收入人群实施减税政策所导致的财政收入缩减,有必要通过对外加征关税所增加的财政收入来进行相应的弥补。
可见,特朗普近期多次施压美国盟友以及其他国家,或在于推动“大而美”法案的顺利通过。
至于特朗普是否会延长关税宽限期,日本、韩国、欧盟以及印度等究竟会与美国达成什么样的协议,所剩的时间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