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关羽,第一个跳进脑子的字就是:傲。
他不是一般的傲,是那种有资本、有底气的傲。
他武艺超群,又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自认“蜀汉第一将”并不夸张。
但这份傲,并非对谁都一样。对大哥刘备、三弟张飞,他肝胆相照;而对某些人,比如马超、黄忠,他就明显不太看得上眼。
可一到赵云面前,他却能放下身段,甚至流露出敬佩之意。
这究竟是为什么?关羽为何如此敬重赵云?
关羽的傲慢,是有来源的。
自桃园结义起,他就跟随刘备南征北战,“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这些辉煌战绩,不仅帮他刷足了存在感,也把他推向神坛。
他是忠义的象征、勇武的代表,这种自我认同,逐渐内化成“舍我其谁”的优越感。
他信的是忠义,崇的是实力,认的是资历。合他标准的,他敬你三分;不合的,连客气都懒得给。
马超可不是一般人。“锦马超”名声在外,勇猛善战,在西凉一带堪称霸主。
他投奔刘备之后,本来应该成为关羽的战友,但关羽反而有点“不买账”。
为啥?主要还是出身和背景。马超是半路加入,还跟过曹操,这种“复杂经历”让讲求“从一而终”的关羽不太放心。
再加上马超实力确实强,关羽那种“一哥地位受威胁”的警觉就冒出来了。
据说关羽还曾私下,写信问诸葛亮:“马超这人,比我能打不?”
诸葛亮回得巧妙,说马超虽猛,“不如你美髯公绝伦逸群”。
这话听着受用,但也透出关羽心里那点小计较,他不是看不起马超的能力,是放不下自己的架子。
黄忠的问题,出在年龄和出身上。
他虽老,却宝刀未老,定军山一战斩夏侯渊,立下赫赫战功。
但关羽似乎,始终没把他放在同一层级看待。
在关羽的价值序列里,“老”可能就意味着“过气”。他崇尚的是正值巅峰的武勇,而对老将总带点“还能打几年”的怀疑。
再加上黄忠原是刘表部将,后来才归降刘备,这种“非原始股”的身份,也让讲求“纯粹忠义”的关羽有些不屑。
最经典的是,刘备册封“五虎上将”时,关羽一听自己与黄忠并列,当场就爆了,直接愤怒的说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
这话说得极重,可见他心里那一道看不见的层级线。
你厉害归厉害,但不配与我平起平坐。
赵云就不一样了。关羽对他,从没甩过脸色,反而总是客客气气、甚至带点敬重。原因不难理解。
一是赵云也算得上是原始股,他很早就追随刘备,虽非结义兄弟,却也是元老级人物。
而且赵云忠勇双全,他曾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救阿斗,这种忠心和胆识,关羽打心底欣赏。
赵云的性格和关羽也是绝配,赵云不抢功、不张扬,这种性格,极易获得关羽这种傲气者的尊重。
更关键的是,关羽清楚赵云有多能打,英雄惜英雄,他自然不会轻易挑衅。
赵云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关羽发自内心的认可。
你强,而不炫耀;你忠,而不标榜。这才是关羽愿意放下身段的关键。
关羽不是一个平面化的“傲娇英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恶、有偏见的人。
这种复杂性,反而让关公的形象更立体、更真实。
所以我们读三国,其实也是在读人性和人情。
现实生活中,像关羽这样“看人下菜碟”的人,不也比比皆是吗?
尊重从来都是自己赢来的,不是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