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作为人体的 “营养运输通道”,每日有条不紊地进行食物消化、营养吸收与废物排泄工作,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然而,结直肠
肠道作为人体的 “营养运输通道”,每日有条不紊地进行食物消化、营养吸收与废物排泄工作,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然而,结直肠癌却如同悄然设置在这条 “通道” 上的 “隐形路障”,从肠道黏膜的微小病变逐步发展为恶性肿瘤,阻碍健康的顺利通行。

从专业医学角度分析,结直肠癌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部分患者中影响显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患者,携带特定基因突变,就像被赋予了 “易感体质”,其肠道内会早早出现大量腺瘤性息肉,若不及时处理,几乎 100% 会发展为结直肠癌。但更多时候,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主要诱因。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如同向肠道 “运输通道” 灌入大量 “粘稠物质”,导致肠道蠕动减缓,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害物质与肠道黏膜接触时间增加。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促进肠道蠕动、清洁肠道的作用,使得肠道 “通道” 愈发拥堵。此外,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肥胖等因素,也如同 “帮凶”,协同促进癌细胞在肠道内滋生。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隐匿,极易被忽视。排便习惯改变是最常见的早期信号之一,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这好比肠道 “运输节奏” 被打乱。大便性状的变化也不容忽视,正常大便应为成形软便,若出现变细、变扁,或带有黏液、脓血,就像 “运输货物” 出现异常,这是由于肿瘤占据肠道空间,导致大便通过时受到挤压变形,同时肿瘤表面破溃出血、分泌黏液并与大便混合。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部隐痛、胀痛等不适,疼痛部位不固定,程度轻重不一。随着病情发展,当肿瘤导致肠腔狭窄时,会出现肠梗阻症状,表现为腹痛加剧、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此时肠道 “交通堵塞” 已十分严重;若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还会引发相应症状,如侵犯膀胱、前列腺,可出现尿频、尿急、血尿等;侵犯骶前神经丛,会出现骶尾部剧烈疼痛。

早期发现结直肠癌,肠镜检查是最有效的手段,堪称肠道 “运输通道” 的 “高清监控”。通过肠镜,医生能够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形态、色泽,发现微小病变,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对于普通人群,建议从 50 岁开始进行肠镜筛查;若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等高危因素,筛查年龄应提前至 40 岁。一旦确诊,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早期结直肠癌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患者 5 年生存率较高;对于中晚期患者,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术方式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等;化疗药物可杀灭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风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则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有效的治疗选择,帮助打通肠道 “堵塞”,恢复健康。
预防结直肠癌,需从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入手。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取;保持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同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肠道息肉并及时切除,阻断其向结直肠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守护好肠道这条 “运输通道” 的畅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