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姐天没亮就起床了。院子里堆着昨晚洗好的衣服,灶台上等着生火做饭,圈里的鸡鸭等着喂食,田里的庄稼等着打理,床上躺着的公公等着吃药,学校里的孩子等着学费...她的一天从精打细算开始,也在精打细算中结束。在这个小县城里,她是成千上万留守妇女中的一员。
她们的男人为了生计远走他乡,把整个家撂在她们肩上。在团结村、黄棚村这样的地方,留守妇女占到育龄妇女的20%-30%。31岁到50岁是她们最集中的年龄段,80%以上留守妇女处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
她们撑起了一个个分离的家庭,却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陷入同一个困境:缺钱。
01 经济来源单一,丈夫的汇款杯水车薪“丈夫外出打工收入是家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句写在调研报告中的话,落到张大姐们的生活里,就是每月按时到账的那笔汇款1。在祁东县这样的地方,有些丈夫外出务工时间最长的有20多年。
77.8%的留守妇女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外出务工收入。表面上看,丈夫外出打工提高了家庭收入——87%的妇女表示生活水平比丈夫打工前有所提高。
但现实是骨感的。51.8%的务工收入仅在1-2万元之间,平均到每个月不过千余元。这笔钱要养活老人、妻子和孩子,支付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
年末丈夫归家时,本应是团聚的喜悦,却常常变成争吵的导火索。有些妇女在家辛辛苦苦照料家庭,盼着男人在外挣钱过年带回家。结果男人回来却是两手空空或者只有少量的余额。
钱的问题像一根刺,扎在夫妻之间,扎在生活深处。
02 自身就业困难,增收无门丈夫在外挣钱不易,留守妇女想自己挣点钱更是难上加难。
文化程度成了第一道坎。调查数据显示,94.4%的留守妇女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在另一个县的数据中,99.24%的留守妇女是高中以下学历3。她们大多“没有生产发展技能,只是从事传统的‘体力型’农业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
张大姐不是没想过创业。她曾想利用家里的院子搞点小规模养殖,养些鸡鸭增加收入。但购买种苗、搭建禽舍、购买饲料,哪一样都需要钱。她东拼西凑也凑不够启动资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能改善家境的想法一次次落空。
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让她们在就业市场毫无竞争力。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9,即使当地有就业岗位,她们也抓不住机会。
想兼顾家庭和工作?在小县城,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
03 生活开支沉重,两座大山压肩收入有限,开销却像无底洞。对留守妇女来说,最沉重的负担莫过于老人医疗和孩子教育这两座大山。
张大姐的公婆年事已高。公公的心脏病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拿药,婆婆的腰腿疼一到阴雨天就犯。每次带老人去医院,看着缴费窗口那长长的队伍和不断跳动的费用数字,张大姐的心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
有一次公公病情突然加重需要住院,光是押金就好几千。张大姐手里根本没那么多积蓄,只能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那时候真的觉得太难了,一边是老人躺在病床上等着救命,一边是自己没钱。”
孩子的教育支出同样沉重。虽然学杂费免了,但学习资料、课外读物、兴趣活动,哪一样都离不开钱。看着孩子渴望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眼神,张大姐心里五味杂陈。动辄上千的费用,让她实在拿不出这笔钱。
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在涨价。一袋米、一桶油的价格,张大姐都记得清清楚楚。为了省钱,孩子写作业时灯光昏暗也舍不得开大灯;洗衣机只有衣服堆成山了才用一次;衣服缝缝补补又三年。
04 劳动强度巨大,无暇创收“一个人要至少照顾三个人”——这是74.7%留守妇女的日常生活状态。丈夫外出后,她们既要干农活,又要料理家务,还要照顾老人孩子,体力劳动大幅增加。
调查发现,70%以上的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1。在那些丈夫外出务工20多年的家庭里,留守妇女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留守妇女每人需要独立承担将近2亩地左右的农业生产”,而其中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难以独自承担农活”3。家里家外的重担让她们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55.5%的妇女感到整日忙碌、非常疲惫。24.1%的妇女因长期超负荷劳动导致身体不好,主要患有妇科病、肩周炎、关节炎等疾病。
这样的身体状况和作息,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办法增收?
05 精神压力与安全感缺失缺钱不仅是物质匮乏,更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60%的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5,70%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她们最担心的是丈夫的安全问题,其次是孩子及家庭财产的安全。
夫妻长期分居导致感情危机。“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上升趋势,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许多牺牲,但是对于丈夫出门打工几年不归、移情别恋的情况,她们还是欲语泪先流。
农村治安问题也让她们提心吊胆。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致使农村治安防范力量减弱,小偷小摸现象增多。4%的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
孤独、焦虑、压抑——这些情绪如影随形,却无处排解。精神上的重负让她们更难有勇气和信心去改变经济困境。
小县城留守妇女的缺钱困境,是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缩影。77.8%的家庭依靠外出务工收入,这收入支撑了家庭却拆散了家庭。当乡村振兴的春风吹遍田野,或许有一天,农民不用背井离乡也能有体面收入,留守妇女不用独守空房也能活得有尊严。
她们在等待那一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