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一个问题,一个有点科幻但又很现实的问题:太空里的宝藏,到底应该属于谁?
NASA 2023年已经派出了探测器,目标是一颗理论上价值5.53亿亿元(数据来源:大河报)的小行星,预计2029年到达。
说个更具体的,要是把这笔钱分给地球上所有人,咱每个人差不多能拿到700万人民币。💰
听着是不是有点小激动?感觉马上就要实现财富自由了。
但别开心得,美国已经通过法案,允许企业独占太空采矿收益 。⚖️
这操作是不是有点眼熟?
当年的石油是怎么被控制的?黄金和稀土的定价权又在谁手里? 历史好像一直在告诉我们,每当有新的、巨大的资源被发现时,最后的好处总是流向了少数几个资本巨头 。
我们这些普通人,好像除了在旁边看看新闻,感叹一下宇宙的神奇,也分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
那么这一次,太空资源会不会也重蹈覆辙?🤔
先说说NASA盯上的这个目标吧。
它的名字叫16 Psyche,一个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晃悠的小行星。🌌
说实话,它长得不咋地,就是一个宽处的直径280公里,平均直径222公里的土豆状天体。(数据来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官网)
但它最特别的地方是,30%到60%都是金属,铁、镍,还有可能藏着铂金这种死贵死贵的稀有金属。
这些东西其实你天天都在用。你手里的手机、开的电车,里面的芯片、电池都离不开它们。所以这颗小行星的价值才会被估算得那么高。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估算,如果真能把这些金属低成本地运回来,那我们现在用的好多东西,价格可能直接打骨折。
大量金属涌入市场也会导致价格暴跌,这时候这颗小行星的“价值”也将不复存在。
NASA的这趟活儿,与其说是科学考察,不如说更像是在给全世界的淘金者指路:“嘿,宝藏在这儿!”
但问题是,这个宝库到底属于谁? 这就要说到另一件正在发生的事了。
就在NASA的探测器还在半路上的时候,好多公司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开干了。
美国搞的那个《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说白了,就是给这些太空淘金者发了个官方许可。
国际上不是有个《外层空间条约》,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占有外太空的星球吗?
这个新法律就玩了个文字游戏。它说:我们不占有这个星球,但我们有权开采上面的资源,而且开采出来的东西归我们。
就好比说,这个公园虽然不是我家的,但我在公园里捡到的钱包,就得归我。你看,这规则的天平是不是已经歪了?
有一家叫AstroForge的美国小公司,动作特别快。
已经拿到了5500万美元投资,专门研究怎么去小行星上挖矿。
至于能不能把矿挖回来,咱先不说。但这也告诉咱们一个现实:谁技术牛、谁有钱,谁就能先圈地,然后定下对自己最有利的规矩。
我们担心的也正是这个,这会不会最后变成一场少数人的圈地运动?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太空不是大家的吗?国际法不管吗?
管,但好像没管住。
那个《外层空间条约》只说了国家不能占,但没提私人公司行不行。
这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美国觉得,法没禁止就是可以。
但其他很多国家觉得,这不行,太空资源是全人类的,不能谁拳头大谁说了算。
所以联合国为这事儿一直吵,也没个结果。
这让我想起深海挖矿。
海底也有好多资源,国际上就专门搞了个机构来管,你想去挖,得先申请,赚了钱还得拿一部分出来大家分。
太空呢?现在还没这么个世界太空矿产组织。
那我们把话题拉回来,这事儿跟咱普通人到底有啥关系?真能分一杯羹吗?
乐观地想,当然有好处。
要是技术真成了,大量便宜的金属回到地球,那原材料肯定降价。📉
我们买手机、买车,可能真的会便宜不少。
这是一种间接的好处。
但是,现实总有几个但是。
第一,成本。把探测器送到几亿公里外,挖了矿,再安全运回来,这一来一回得烧多少钱?短期内,这个成本高到我们可能根本享受不到红利。💸
第二,看看历史就知道了。地球上的石油,好处大头给了谁?还不是那些产油国的大佬和跨国巨头。稀土的定价权,也一直在少数公司手里。
普通人能享受到的,可能就是油价别涨太快,电子产品能正常更新换代,就不错了。
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可能不在于天上的矿有多大,而在于地上的分配规则是怎么定的。
最后,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你觉得,这天上的宝藏,到底该属于谁呢?
声明:本文80%为原创,部分资料借助AI整理,图片为AI原创。内容积极正面,无不良引导。
参考信源:
NASA官网-Psyche
大河报-NASA发现“黄金星球”:富含黄金等金属估值5.53亿亿元,航天器预计2029年抵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