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难怪百损道人会被杀,你看是谁斩妖除魔

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金庸的小说,那你去读《倚天屠龙记》也不会有任何障碍,然而这对于金庸迷而言,就是一个问题。照理说,《倚天

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金庸的小说,那你去读《倚天屠龙记》也不会有任何障碍,然而这对于金庸迷而言,就是一个问题。

照理说,《倚天屠龙记》本应该是一本有阅读门槛的小说,就像你没读过《射雕英雄传》的话,就难免不理解《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为何想对郭靖夫妇心存恨意。

而《倚天屠龙记》呢?金庸赋予它的定位就是“射雕三部曲的完结篇”,然而此作中与前作关联的部分并不多,毕竟《神雕侠侣》的故事发生在南宋理宗时代,而《倚天屠龙记》的背景则是设定在元末明初,此时已经过去近百年的时间。

(张三丰剧照)

所以对于金庸迷而言,金庸的略过了一大段故事没有写。

而在那段被略过的故事中,有一个角色就格外惹人注目,笔者所指即是那玄冥二老的师父,百损道人。

一、百损道人之死

如果金庸完全不想写这段故事,那大可对这个时间段的故事避而不谈,大可写成“蒙古人入主中原,群雄被打压,满眼尽是憋屈,不提也罢”。

可事实不是这样的。

他在连载版原著开篇就提到这同样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元代中土沦于异族,百姓呻吟于蒙古的铁蹄之下,陷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抵抗官吏残暴,勉力自保,是以文事凋零,武学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江湖间奇人异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之世,武功固更见精进,而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书之不尽。”

如果要说其中最厉害的人是谁,不论这时代有多少强者,百损道人总算得其中一位绝顶高手。

可让人纳闷的是强如百损道人,居然也没活到《倚天屠龙记》正篇故事发生的时代,他是个只存在于张三丰回忆中的人物。

(道人剧照)

严格来说,那都谈不上是张三丰的回忆,因为老张也仅仅只是提到了那妖道的名字,他的措辞是“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损道人已死”,加上他无力为徒孙解除玄冥神掌之毒来看,他压根就不具备与百损道人一战的实力。

既然如此,当年又是谁杀了那妖道呢?

或许是张三丰的同门师姐。

二、张三丰的同门

张三丰的同门是谁?张三丰初登场时,不过是少林寺中修行的小僧人,他师父正是那觉远大师。

而觉远不过是个武呆子,说是他师父,其实也没传他什么正经武功,或者说,觉远传了他武功,却没告诉他如何驾驭那些武功,以至于他在华山登场时,面对潇湘子、尹克西几乎是毫无招架之力的。

而此时是谁真正意义上的让他开了窍?

不是别人,正是那“神雕大侠”杨过。

(郭靖、杨过剧照)

此时书中是这么写的:“(杨过)右手袖子在张君宝脸前一拂,左拳伸出,击到他胸前半尺之处,突然转弯,轻轻一下击在他的腰间,低声道:‘你师父教你:挨何处,心用在何处。这句话最是要紧,你出拳打人,打何处,也是心要用在何处。你打他之时,心神贯注,便如你师父所言,要用意不用劲。’”

接着杨过便传了他“四通八达”“推心置腹”“鹿死谁手”这几招,张三丰茅塞顿开,日后成为一代宗师,多少也是得益于杨过的这番指点。

所以张三丰也算是杨过的徒儿。

而杨过还有过一位女徒。

那人正是郭襄。

郭襄闯少林的时候,就使出过杨过的招式,说是:“郭襄剑招陡变,东趋西走,连削数剑。张君宝在旁看得出神,忽地“噫”的一声。原来郭襄这一招却是“四通八达”,三年前杨过在华山之巅传授张君宝,郭襄在旁瞧在眼中,这时便使了出来。”

郭襄确实偷学了杨过的武功。

而她也是最有理由去杀了百损道人的人。

三、扫荡群魔的女侠

金花婆婆挑衅灭绝师太的时候,就提到过“郭女侠”当年横行武林扫荡群魔的往事,灭绝师太则说自己的武功只有郭襄一成水平,可见郭襄的实力有多强。

而对于郭襄而言,她此生最大的遗憾有三点,其一是找不到杨过,其二是寻不回屠龙刀,其三则是没救下父母。

(郭襄、道人剧照)

后来的她出家为尼,多半是放下杨过了,因此寻找屠龙刀和为父母报仇,就成了她心中的执念。

当年郭靖夫妇战死时,郭襄虽不在襄阳协助父母守城,但她也一定能通过江湖传言了解那场大战的过程。

而从玄冥二老愿意为蒙古人卖命来看,当年的百损道人多半也是蒙古人的走狗。

当年若只是蒙古铁骑众多,他们也未必能杀了郭靖夫妇,毕竟他们夫妻二人轻功卓绝,要逃离襄阳本非难事,若蒙古一方是有百损道人助阵,那就说得通了,那妖道牵制住了郭靖夫妇,令他们无法逃生,最终才惨死。

郭襄听闻这消息之后便一直致力于打探这妖道的下落,终归有一天,让他遇上了这妖道。

“百损道人,就是你吧?”郭襄道。

“既知本道长威名,为何不拜?”百损道人很是嚣张。

不等他把话说完,郭襄已经挺剑刺向他,一番激斗之后,百损道人被杀,而郭襄也身中玄冥神掌之毒。

(峨眉派剧照)

回到峨眉的郭襄只把“倚天屠龙计划”告知给自己的徒儿风陵师太,便这么一命呜呼了。

如此一来,后神雕时代的故事就都说得通了。

诸如“是谁杀了百损道人”“郭襄为何会中年早逝”,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