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西安哪个区县经济落后?蓝田县是跑不了的;问蓝田县经济落后的地方在哪里?三官庙和厚镇是跑不了的。
三官庙镇和厚镇在蓝田县同一个地方——北岭。
这么说,蓝田北岭是西安市经济最为落后的地方之一了。
蓝田北岭也叫横岭,是蓝田灞桥临潼以及渭南的分界。西边灞桥叫做洪庆山,北边临潼叫做骊山,其实都是同一块地方。
据说有一处地方还是“鸡鸣三地”,我一直没有找到。
相较于秦岭山脉,北岭显得低矮,没有特别高大突兀的山峰,更多的土塬沟壑,所以也被称为“塬”。
对于蓝田县来说,北岭东边属于东川西边属于西川,都是灞河河道经过之地,土地肥沃水利方便,算是蓝田的“米粮川”了,而北岭大块的平地少又是缺水的旱塬,经济落后是必然的。
加上没有高大的山脉也没有潺潺的溪流,和蓝田其他地方比,旅游资源也实在不咋样。
对于处于北岭中心的三官庙镇和厚镇来说,更是落寞:北岭有些名气的小众景点如华羊环线的杏花和丹霞地貌都是和它们无缘的。
甚至有些蓝田人还以为三官庙和厚镇属于临潼或者渭南。
不过,因为这里来的人少所以安静,只要天气不错,我还是没事爱到这里转,毕竟古“蓝田八景”“绣岭春芳”还是有些名气的。
我现在几乎把从西川往三官庙的路走完了,都是一路沿着山梁往上,到了最上面都能和蓝临路接上,左拐往临潼右拐往三官庙,有时候景色好有时候景色一般。
但共同特点是人少车少。
当然这些路中最美的还是过风岭的那段:从高高的山梁上四望,地势开阔天地苍茫。
或者在开阔的地方往东边看,高大的玉山横亘眼前,让人肃然起敬。
记得我第一次到三官庙镇的时候,心里还是挺激动的:高大的门楼“三官古镇”,还以为在这里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为此我专门在街道里寻访三官庙。
结果是令人遗憾的:三官古镇一点儿也不“古”,反而还新得不得了。几乎全是新盖的楼房,包括供奉“天官、地官、水官”的三官庙。
其实三官庙最早供奉的是“三太白”,旱塬上少雨,三太白降雨济民,百姓修三官庙以祭祀,遂得村名三官庙。
有意思的是我从西安慢悠悠的转到三官庙,到了三官庙就到了饭口,在这里吃了几次面,不说味道,主打一个量大,“大碗”的特点就是“大”。
由三官庙往东走“厚三路”就到了厚镇,“厚”是厚镇“三”是三官庙,简单明了。下一个坡上一个坡就到了,特别是上坡的时候,远远望着岭上的厚镇,衬着背后的秦岭山,还是挺美的。
““想死的后指头,猛到的金山。”
“后指头”就是厚镇,口音问题。厚镇在梁上面,老远就看见镇上的房子了,可是走啊走,半天还到不了。(金山已经属于三官庙镇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厚镇处于交通要道,厚镇古称堠子镇,地势高踞秦岭要冲,以前有瞭望台、收费站、路标界碑。现在的关中环线就从这里通过。
“堠”就是古代记录路程的土堆,类似于现在的里程桩,是个生僻字,用薄厚的“厚”大家就好写了,还有一个说法是“以南山多虎故立斥堠于此”,这就是“斥候”的意思了。
在厚镇往省道去的边上有个“候子亭”,传说说刘秀跑了,他妈在这个高处等候儿子归来,这就是民间传说了。
厚镇以前时而归渭南管辖,时而归蓝田管辖。
老早厚镇街道中间有一座腰楼,渭南和蓝田商议:以腰楼为界,腰楼以南归蓝田,腰楼以北归渭南。
这就留下了“一街归两县”的佳话。 现在腰楼没有了,厚镇也彻底归属蓝田了。
厚镇最有名的是“麻糖”,麻糖就是麻花,特别是软麻花。
有人嫌软麻花“玩”,其实软麻花是泡着吃的,吃起来有嚼劲,越嚼越香,吃火锅的时候下一些,美包包。
我很喜欢厚镇往玉山镇走的这一段路,一边是山一边是原,不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皆有可观之处。
当然,最美还是春天,油菜花盛开的时候,各种花各种树,在天地之间铺展开,就想变个鸟在这里飞过来飞过去。
这几年,蓝田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很大,北岭的变化也很大,要是慢下来到北岭走走,相较于秦岭峪口的人挤人,就能独享这份难得的清静。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