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从全球第二到裁员求生,雷诺为何跌入深渊?

传统汽车巨头的转型阵痛正在加剧。法系车企雷诺集团近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000人,这是继五年前裁员1.5万人后的又

传统汽车巨头的转型阵痛正在加剧。法系车企雷诺集团近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3000人,这是继五年前裁员1.5万人后的又一次大规模人员精简。曾经被视为雷诺“救世主”的前CEO梅奥在完成公司财务重整后转投奢侈品行业,留下这家百年车企再度陷入困境。

内外交困的危局

雷诺当前面临的挑战可谓四面楚歌。2025年上半年,公司因日产股权投资减值导致净亏损高达111.43亿欧元,即便剔除该项因素,净利润也大幅下滑。更严峻的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雷诺八个月总销量不足千辆,几乎完全边缘化。

雪上加霜的是,电动化转型子公司Ampere持续烧钱却难见盈利曙光。与此同时,欧洲本土市场在中国新能源车的冲击下节节败退。这一切都迫使新任CEO福兰不得不效仿前任,挥起裁员大刀以求自保。

梅奥时代的遗产与局限

回顾梅奥执掌的五年,他确实带领雷诺走出了至暗时刻。通过实施“Renaulution”战略,他主导裁员1.46万人,缩减产能20%,并通过复刻R5等经典车型重振品牌。在其治下,雷诺与日产修补了紧张的联盟关系,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

然而,梅奥的成就更多体现在财务修复而非战略突破。即便在其任内,雷诺的规模和业绩仍远不及中国新能源车企。当他选择急流勇退转战奢侈品行业时,或许正是预见到传统车企转型的艰难前景。

传统车企的集体困境

雷诺的困境并非个例。在电动化浪潮冲击下,丰田、大众、福特等传统巨头同样面临销量下滑、转型缓慢的挑战。数据显示,2025年8月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占率已升至5.4%,而这一数字在去年同期仅为2.9%。

核心问题在于,欧洲在电动化技术储备上明显落后于中美,缺乏先进的三电企业和优质车型。曾经依靠内燃机专利“躺赚”百年的时代正在终结,油车时代的“三大件”正逐渐被电车驱动系统取代。

中国车企的时代机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2025年9月,中国新能源车型零售达125万辆,渗透率攀升至58.1%。业内人士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达70%-80%,形成混动、纯电、燃油4:3:3的市场格局。

更重要的是,中国车企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今年1-8月,中国车企在欧洲累计销量达43万辆,同比增长74%。可以预见,国产新能源车驰骋欧美市场的场景将越来越普遍。

雷诺的大裁员,标志着汽车产业百年变局已进入深水区。在油电切换的历史关口,那些无法及时调整航向的巨轮,终将被时代浪潮吞没。而对于中国车企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