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人生终极目标,“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成功如探囊取物!

集中精力的去做一件事,达到非常专注的状态,属于佛学中的定,与心流体验类似,除了眼下的动作以外再无其他杂念。管他明天世界末

集中精力的去做一件事,达到非常专注的状态,属于佛学中的定,与心流体验类似,除了眼下的动作以外再无其他杂念。

管他明天世界末日,还是洪水猛兽来袭,此刻,我只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有其他不同于当前任务的想法出现后,如手碰蜡烛,火烧屁股般瞬间将注意力弹射到当下时刻。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攀岩,因为一个马失前蹄,就会堕入万丈深渊,在那个时刻,世界只集中在眼前的山壁之上,体内升起来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除了生命遇到危险,强制回到当下时刻以外,我们的心就没消停过,带我们进入天堂,而后又堕入地狱。

这样的情况,一天之中会轮转成千上万次之多,如奔袭十万八千里,心如此躁动不安,会导致精力分散,最后的结果就是想做的都没做好,还弄的满身疲惫,人生中需要完成的每件事都是如此,专心一念,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不管过去未来如何,可当前我们只有眼下的一件事,难道不是吗,凡夫俗子都是遇到生命危险被迫回到当下,只有圣人之才,所有行为都是对应每时每刻的。

想要获得幸福或者单纯的想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要尽己所能的入定,看清所有妄想将自己带离当下时刻的想法,因为这些都是垃圾,只会散发阵阵恶臭,虽然道理如此简单,可从知到行隔着万水千山,保持全然的活在当下,才算是行动的开始。配合入定的同时还需要观照,也就是觉察,把每一个散去的能量再重新吸纳回来,如同看书,不一会就发现思绪脱离了课本,遨游太虚,那么需要掌握的知识便无法领会,观的目的起到对念头监控的作用,也是为了全然的回到当下时刻,最终再看透当下的本质,从其中脱离出来。

不要小看这个觉察,他是连接现实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看透一切的本质,如此方能做到解离,如果定都定不住,怎么去集中矛盾处理,就像没死透的鱼,一直在锅里蹦跶,你就做不好这道菜,如果我的心始终焦虑未来,恼忧过去,那眼下就写不好这篇文章,这是百分之百的,最后落到精疲力竭还没有结果。

如果一件事始终想不明白,弄不清楚,那你就专心致志的想通这件事,重点在于保持觉察,不要沦陷在思维的漩涡里,凡夫俗子都是事上生事,这个还没想明白就又跳到别处去了,一个钟头过去了,连最开始需要想的是什么都忘记了,当然不要过度思考,还是要能对当下补益,才是真正有用的思考,总想着中了五百万该怎么花,除非你以此为题材写作,不然就是一团浆糊,连当下打螺丝可以赚的那几块钱都失去了,如果想赚更多的钱,心的主体必须要在此时此刻,把锤子每次都凿在一个点上,保证所有的策略最终目的都是围绕这个点出发的。当我们通过修戒定慧达到了心缘一境的时候,最后时刻就是把当下也结构处理,再拿我写这篇文章举例子,当全心全意的乐在其中时,我的目的是希望有人喜欢,先不要认同自己的这个想法,首先我所追求的就是一个虚妄,因为这个世界总有喜欢或者不喜欢你的人。

妄想让别人都喜欢是执念,是欲望,而这些全是念头,既然我们要看破念头,就把他当做一片云彩,有些人会说,让别人喜欢自己就可以赚到钱,而钱无所不能,我不求他人喜爱,若是赚不到钱,这些算什么狗屁理论,我宁愿痛苦,也要赚的盆满钵满,我想说的是难道必须痛苦才能赚钱吗,可不可以既开心又把钱赚了,这才是我们必须要和痛苦解离的原因,该做什么做什么,没有执念则行动加倍,无事不办。人是不可能完全的消除欲望的,我们的终极目的,是在欲望升起的那一刻,不随他而去,如同家长看着孩子玩耍一般,不阻止,只是认清孩子的本性,我们才能把看护人这个角色给做好,当需要我们去教育他的时候,不要带有太多个人的怨念,就事论事首先自己不要迷失,全然的看着自己的念头,单单就从教育的视角出发来统筹规划。人在世上只需要完成一件事情,就是戒定慧,而戒是为了更好的定慧,最后可以达到无戒而戒,在没得定之前,戒还是很有必要的,彻底看破一切本质的时候,就不需要刻意的守戒了,当然这只是我这个境界的妄言,可修定慧是不容马虎的事情,生命最终极目的必然是这个,而物质创造只是顺带的事。你若要问戒定慧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以我比较局限的思维来理解,就是为了完完全全的处在当下时刻,对当下的解离也是为了更好的在当下,如何做到这点,必须保证脑子装的都是辅助完成当下的事,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可大脑不是完全服务与自己意志的,他有自己的想法,观和慧的目的就在于筛选,这里要说一下,最终的慧是超越二元对立的,太浓的道德伦理感就不是很对的,当然他也非常影响我们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