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华能破解储能世界难题,西北光电稳定入鲁更可靠

2025年9月17日,华能陇东能源基地新能源项目F1配套储能项目现场,240台电池舱、4台消防灭火方舱、60台变流升压一

2025年9月17日,华能陇东能源基地新能源项目F1配套储能项目现场,240台电池舱、4台消防灭火方舱、60台变流升压一体舱整齐排列在山间,与斑斓秋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现代科技与自然风光融合的画卷。

这些先进的储能设施既能及时存储电能,又可灵活放电,为城市电力保供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F1配套储能项目的全面建成,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储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陇电入鲁”工程提供了关键支撑。

01 项目规模与建设进展

F1储能项目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虎洞镇贾驿村,是“陇电入鲁”工程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该项目概算投资10亿元,容量达到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已于2025年9月中旬全面建成并具备受电条件。

据华能陇东能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主任郝伟伟介绍,F1项目主要分为四部分:储能、调相机和升压站及风光项目。目前储能项目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成,等待下一步并网调试。

升压站及风光项目已经带电运行,两台调相机已经安装就位,进入收尾阶段。

该项目是华能陇东能源基地新能源配套储能项目的一部分,按照新能源装机容量的10%、4小时规模配置,总容量达600兆瓦/2400兆瓦时,分两个场址建设,每个场址建设1座300兆瓦/120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电站。

02 技术创新与性能优势

F1储能项目采用了华能自主研发的单级分散式储能技术,这是该项目的一大技术亮点。

与传统集中式储能技术相比,这种新技术对电池的兼容性更强,能够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从根源上解决簇间环流与能量衰减问题,更好地提升电网稳定性。

该技术方案由数百颗电芯串联组成电池簇,每个电池簇通过单个小功率PCS进行分散式能量处理,实现“一簇一管理”、运维简单灵活。

这种设计使得电池只串不并、电池簇独立控制,多个PCS模块在交流侧并联。

技术优势明显:在电池簇工作状态一致性、系统容量可用率、循环寿命、故障下系统可利用率等方面表现突出,平均综合效率相比于集中式技术路线电站高约4.6个百分点,平均可用容量保持率提高约5个百分点。

03 战略意义与综合效益

“陇电入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实施的重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

F1配套储能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消纳新能源电量4.2亿千瓦时,一次充电可储存约120万千瓦时电量,最大可满足24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需求。

从更大范围看,整个华能陇东能源基地新能源配套储能项目总容量达600兆瓦/2400兆瓦时,建成后年消纳新能源电量约8.4亿千瓦时,一次充电可储存约240万千瓦时电量,最大可满足48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需求。

这一项目形成了“风光火储输”一体化发展模式,在有效解决新能源消纳、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5年9月19日,甘肃陇东直流配套新能源330千伏送出工程(庆阳)已正式投入运行,作为“陇电入鲁”战略中陇东新能源外送的“主动脉”,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绿电约140亿千瓦时。

这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4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00万吨,为中东部地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强劲绿电动力。

陇东综合能源基地作为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光火储输”多能互补绿色智慧综合能源基地,规划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80%。

F1配套储能项目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储能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陇电入鲁”工程全线投运,我国西北能源东送、推动跨区域绿电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又落下关键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