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桂林医学院今年正式改名为 “桂林医科大学”,现在广西 4 所公办本科医药类高校里,就只剩右江民族医学院还顶着 “学院” 的名头了。
这所扎根桂西的老牌医学院,这些年为了 “升大学” 动作不断 —— 建新校区、加硕士点、扩附属医院,连百色市都把市人民医院划给它当助力。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它要是真改成 “大学”,该叫 “右江民族医科大学”,还是 “百色医科大学”?这俩名字看着差别不大,背后却藏着学校的定位、特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别觉得右江民族医学院是 “小透明”,它其实是广西的老牌医学院,底子相当扎实。早在 1958 年就成立了,1978 年就升级成本科高校,比很多地方医学院都早;2013 年拿到硕士点,2021 年又成了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现在硕士点已经有 10 个,2024 年还新增了药学硕士点 —— 要知道,教育部对 “学院升大学” 有硬指标,硕士点数量、博士培养能力都是关键,右江早就开始往这些要求上靠了。
为了 “升大学”,学校这些年的动作也很实在:2023 年百东新校区正式启用,能容纳更多学生、建更全的实验室;2025 年又把防城港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变成非直属附属医院,加上之前划过来的百色市人民医院,附属医院多了,学生实习、临床教学的资源就更足了 —— 医学院的实力,很大程度上看临床资源,这些操作都是在给 “升大学” 攒底气。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排名进步特别快:2025 年在全国高校排名里,比 2024 年往前跳了 164 名,冲到了第 360 名。
这种进步速度,说明学校在师资、科研上都在发力,不是空有 “升大学” 的想法,而是真有实打实的提升。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改个名字,至于这么大动静吗?” 还真至于。对学校来说,“学院” 和 “大学” 的差别,远不止字面那么简单。
首先是 “吸引力”。
现在考生和家长选医学院,第一眼往往看名字 ——“大学” 听起来就比 “学院” 更有实力,哪怕实际水平差不多,很多人还是会优先选 “大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如果改成 “大学”,能吸引到更多分数不错、想读医的学生,尤其是外地考生,毕竟 “大学” 的名头更容易被记住,也更容易获得认可。
其次是 “资源倾斜”。
改成 “大学” 后,学校在申请科研项目、引进高层次教师时,能拿到的支持会更多。
比如省级、国家级的科研基金,可能会更倾向于 “大学”;想招博士学历的老师,“大学” 的招牌也比 “学院” 更有吸引力。
这些资源反过来又能提升教学质量,形成 “改名→吸资源→提质量→更受欢迎” 的良性循环。
不过也得说句实在话,“升大学” 不是想改就能改的。教育部有明确要求:除了硕士点数量,还得看正教授人数、博士学历教师占比、国家级科研成果这些硬指标。
右江现在虽然有了博士点立项,但在高端师资、重大科研成果上,可能还需要再补短板 —— 这也是它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比如新增硕士点、扩附属医院,都是在往这些指标上靠。
现在大家讨论最热烈的,就是两个候选校名:“右江民族医科大学” 和 “百色医科大学”,还有人提 “右江医科大学”,但核心争议还是集中在前两个。这俩名字看着就差几个字,其实背后的考量完全不同。
先看 “右江民族医科大学”。这个名字的好处很明显:
第一,容易审批,相当于在原来的 “右江民族医学院” 基础上,把 “学院” 改成 “医科大学”,保留了 “右江” 和 “民族” 两个核心元素,不用大改,符合学校的历史传承;
第二,能保住 “民族特色”—— 右江地处桂西,周边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一直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医疗人才的任务,保留 “民族” 二字,能体现它的定位,也可能继续获得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
但缺点也很突出:“右江” 这个名字,外地考生可能没听过,辨识度不如 “百色”—— 很多人知道百色(比如百色起义),但不一定知道右江,这会影响学校吸引外地生源。
再看 “百色医科大学”。这个名字的优势就是 “辨识度高”。参照桂林医学院改 “桂林医科大学” 的成功案例,用地级市名字命名,一听就知道学校在哪个地方,外地考生更容易记住,也方便学校对接百色市的资源 —— 毕竟用城市名,地方政府可能会更愿意投入。
而且 “医科大学” 比 “民族医科大学” 更简洁,听起来更 “纯粹”,符合很多医学院的命名习惯。
但它的问题也很明显:丢了 “民族” 二字,等于放弃了学校几十年的民族特色定位。要知道,右江培养的很多毕业生,最后都去了民族地区基层医院,“民族” 标签是它的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医学院的优势,丢了可能会让学校失去独特性。
还有人提 “右江医科大学”,比 “右江民族医科大学” 少了 “民族”,比 “百色医科大学” 少了城市名,看似简洁,实则两头不占 —— 既没了民族特色,辨识度又不如城市名,所以这个选项的呼声相对低一些。
不管最后改哪个名字,对想读医的考生来说,现在的右江民族医学院,其实是个 “性价比很高” 的选择。
它目前的录取分数不算高:2025 年在广西本地,普通专业 423 分就能上,临床医学专业也才 510 分。这个分数对成绩中等、又想读医的学生来说,特别友好 —— 要知道,现在很多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分数都得往 550 分以上冲,右江的分数门槛相对低,还能学到实打实的医学知识,毕业能去基层医院,对想留在广西发展的考生很合适。
但要注意:一旦成功改名为 “大学”,未来的录取分数很可能会上涨。就像桂林医学院,改名前录取分数不算顶尖,改成 “桂林医科大学” 后,报考人数明显增多,分数也水涨船高。
所以如果现在分数够,又对这所学校感兴趣,其实可以早点关注,说不定能 “捡个漏”;等改名后,想考可能就要付出更多努力了。
其实不管最后叫 “右江民族医科大学” 还是 “百色医科大学”,这所学校的核心价值都没变 —— 它是桂西地区重要的医疗人才培养基地,每年都为百色、河池、崇左这些地方输送大量基层医生,改善当地 “看病难” 的问题。
改名的意义,不只是学校自己 “升级”,更是桂西医疗教育的 “新起点”。
改成 “大学” 后,学校能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医疗人才,比如硕士、博士,这些人才留在桂西,能提升当地医院的诊疗水平,让更多少数民族群众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至于名字选择,其实没有绝对的 “好” 与 “坏”:选 “右江民族医科大学”,能保住特色,继续为民族地区服务;选 “百色医科大学”,能提升辨识度,吸引更多资源。
你觉得哪个名字更适合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