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见了太多玩家,上来就问白度、细度、油性,恨不得把所有参数都研究透。
可有一个极其关键的维度,却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那就是——形状。
说实话,形状这东西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门道深着呢。
我手里经手过两块料子,玉质相差无几,白度细度都差不多。
但就因为一个形状圆润饱满,另一个薄得像纸片。
最后成交价,硬是差出了三成。
你说气人不气人?
很多玉友不明白,形状到底影响什么?
我告诉你,形状不仅仅是卖点,它决定了这块料的命运。
这个道理,玉雕师最清楚。
拿到一块料,第一眼看什么?
不是白度,不是细度。
而是形状。
形状好的料子,可雕可玩,选择多,空间大。
一块料子扁平规整,雕牌子最合适。
一块料子浑圆饱满,适合做圆雕把件。
有些料子天生就是个龙龟的形状,那就是龙龟料,照着雕就行了。
这种天生有型的料子,价格自然往上走。
但有些料子,看着块头挺大,实际上不出活。
怎么切都切不出好牌子,做不了把件。
最后只能车珠子。
你想想,同样一块料,做把件能卖五位数,车珠子只能卖四位数。
这中间的价值差,全在形状上。
玉雕师收料,第一步就是看形状能做什么,再评估价值。
如果形状没法做活,玉质再好也不受待见。
更深一层的,形状其实是玉质的外在表现。
老熟度这个东西,很多人只知道看脂粉看油性。
其实,老熟的料子,从形状就能看出来。
老熟料的外形未必特别圆,但整体看着就是舒服。
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一眼就能抓住人。
反过来,生料往往外形不够圆润。
这里凸出一块,那里凹下去一坨。
从外形上就能感觉到玉质的欠缺。
我经常跟玉友说,看老熟别只盯着玉质,多看看形状。
形状对玉质也有影响。
料子特别薄,看起来就会水润一些。
料子饱满厚重,糯性就显得更好。
这跟切料是一个道理。
料子切薄了容易水透,料子厚了就显得厚重稳重。
同一块料,厚薄不同,视觉效果完全不一样。
说到鉴别真假,一般玩家都是看毛孔看皮色。
但老手呢?
看一眼形状,心里就有数了。
形状是天然防伪标签,造假可以模仿各种特征,但天然形状是怎么也模仿不来的。
我给你举个例子。
有一种断籽,就是天然断裂的籽料。
这种料子,断面有皮色,而且断面特别自然。
那种天然的裂断痕迹,机器根本做不出来。
你说滚筒能滚出圆润度,能滚出毛孔。
但你滚不出那种天然断裂的质感。
还有些籽料,形状不规则,这边凹那边凸。
这种不完美的完美,恰恰是天然的证明。
人工修型的料子,往往过于规整,过于追求完美。
反而露出马脚。
老手看形状,主要看两点:
一是有没有在滚筒里滚过。
滚筒料往往过于滚圆,缺少天然的棱角和过渡。
二是有没有修过型。
修型的料子,局部会有不自然的痕迹,跟整体不协调。
天然的形状就是籽料的价值所在,这种价值在山料上极为稀缺。
有时候,形状本身就能成为最大的卖点。
如果一块料的外形像某个东西,价值立马翻倍。
我见过一块料子,天生就像个寿桃。
不用怎么雕,稍微修一下就能出货。
这种料子,比同等玉质的普通形状料子贵出一大截。
还有些料子,形状完整,块度适中。
既可以做玩料,也可以雕刻。
可雕可玩,选择多,买家自然愿意出高价。
反过来,有些料子虽然玉质不错,但形状太薄。
能做的题材非常有限。
或者形状怪异,怎么看怎么别扭。
这种料子,价格自然上不去。
两块差不多的料子,仅仅因为形状差异,价值能差出几千上万。
这个账,你算过吗?
对于大料来说,形状更是决定性的。
一块大料,形状决定了它是切还是不切。
有些料子形状完整,没什么大的绺裂瑕疵。
这种料子,收藏原石可能比切开它价值更高。
所以很多特别好的大料,没人舍得切。
我认识一个藏家,手里有块三公斤的籽料。
形状完美,皮色漂亮,玉质老熟。
好几个雕刻师都想切,出价也不低。
但他就是不舍得动刀。
为什么?
因为形状完整的大料,本身就是稀缺资源,一刀下去,这份完整就没了。
反过来,有些大料虽然块头不小,但形状不规整,内部又有绺裂。
这种料子不切就没价值,切开还能做点东西。
形状,是衡量大料价值的第一步。
玉友们,玩了这么多年玉,我想说句心里话。
白度、细度、油性,这些当然重要。
但别忘了,除了皮色和玉质之外,挑选籽料的时候,形状你务必多看一眼。
形状好的料子,升值空间大,变现能力强。
形状不好的料子,哪怕玉质再好,也会打折扣。
下次你去市场挑料子,别急着问白度。
先看看形状。
形状圆润饱满吗?
形状适合做什么?
形状有没有天然的韵味?
这些问题想明白了,再去谈玉质谈价格。
相信我,这样挑出来的料子,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形状,真的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价值点。
今天就跟玉友们聊到这儿,咱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