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终于等到了来自东方的强援?近日有消息称,中国激光武器系统现身乌克兰战场,对于这一说法,还得让子弹飞一会儿。那么,俄罗斯是不是真的用上了中国的激光武器系统?如果其投入战场又能产生多大作用?
最近一条新闻引发了关注,美国“驱动”网站旗下“战争地带”专栏报道称,俄罗斯联邦国民近卫军的“游牧者”特种部队,在乌克兰战场上使用了一种名为“神农盾-3000/5000”的激光武器系统,成功击落了乌军的无人机。而这个系统,来自中国。
这事一出,引发不少猜测和争议。毕竟,这可不是普通的枪炮导弹,而是一种激光武器,其具有几个关键优势:打得快,光速打击,几乎没有延迟;打得准,目标一照即毁;打得多,可以快速转火、重复照射;打得便宜,一束激光成本远低于一发导弹;关键是隐蔽,没什么动静,不易被发现。再加上,现在乌克兰战场上无人机满天飞,传统防空系统应对吃力,激光武器自然就成了新宠。
事实上,苏联其实早在冷战时期,就搞过不少激光武器项目,理论搞得挺先进,但都停留在试验阶段。比如“特拉克托尔束”计划,试图用激光反导,最后不了了之。不过,苏联留下的技术基础,倒是让俄罗斯后续研发有了底子。
2019年,俄罗斯推出了“佩列斯韦特”激光武器,用于保护战略导弹发射系统,据称还能打卫星。2022年,俄罗斯又说在乌克兰战场部署了“扎迪拉”,可以在5秒内烧毁5公里外的无人机,听上去都挺牛。但问题是,这些年打下来,战场上谁都没见过它们真正发挥作用,有人说是俄军没部署,也有人说根本不好用,纯粹是花大钱买个噱头。
这时候,中国的“神农盾-3000/5000”激光防御系统就被提了出来。这个系统早前被报道曾出现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用来防范以色列的空袭,现在又疑似在乌克兰战场露面,自然引发了不少关注。
这套系统分为两个型号,一个是车载的神农盾-3000,一个是固定式的神农盾-5000。车载的更机动,适合战场部署,固定的适合守要地。配置上,它们搭载了雷达、光电探测器和多通道高能激光发射器,结构跟“沉默猎手”低空激光防空系统很像,只是一些部位安装位置不同。
性能方面,根据公开资料,“神农盾”输出功率在10到20千瓦之间,打击目标是小型无人机,不管是旋翼的还是固定翼的。它能直接摧毁1.5公里外的目标,能致盲3公里外的设备,连续发射时间不少于200秒,撤收只要5分钟,说明系统还是比较灵活。
那么,俄罗斯现在真的用了中国的“神农盾”吗?从逻辑上看,可能性不大。在俄乌问题上,中国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从不向冲突地区提供致命性武器。同时,俄罗斯官方也未承认。更重要的是,这套激光系统虽然外形和布局跟“神农盾”很像,但具体传感器的位置和结构有些不同。
这说明,俄军现在使用的可能是仿制品,或者说是在“神农盾”基础上改进过的俄罗斯版本,毕竟全球军事产品互相参考很正常,中国装备性能好,被借鉴也不奇怪。不过,如果真是仿的,说明俄方对中国系统认可度很高。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激光武器的实战影响力已经在提升,即使没直接出口,也有可能间接推动了技术扩散。
眼下,俄乌局势正在步步升级。当地时间6月1日,乌克兰对俄罗斯境内5个空军基地发动了代号“蛛网行动”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乌方这次用的是隐藏在卡车中的FPV无人机,大量出动,打了俄军一个措手不及。
无人机袭击之后,俄乌双方又在土耳其进行第二轮和谈,谈了一个小时就结束了,算不上什么成果。俄罗斯提出了12项和平条件,核心是:克里米亚和东部四州归俄罗斯,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不得搞军事同盟,不许驻外军,不得部署核武,军队要裁,民族主义要禁,俄罗斯人权利要保障,制裁要解除,战争赔偿要取消,东正教限制要放开,然后慢慢恢复外交和经济联系。
对于乌克兰来说,这简直是屈辱性的投降。不仅要承认领土被拿走,还要限制国家主权,泽连斯基直接驳斥称俄罗斯这不是谈判,是最后通牒。对此,乌方也有自己的条件,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不接受。乌克兰要求撤军、赔偿、不限制军事发展、不承认失地,还要求俄罗斯承担战后重建责任。
显然,双方立场存在根本差异,谈判恐怕还得继续僵持,如此一来,俄乌战场就陷入一个尴尬局面,俄罗斯占据主动但难以彻底打赢,乌克兰顽强抵抗但资源逐渐枯竭。这种情况下,激光武器的出现,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局部战场局势,但无法从根本上结束战争。
而俄军无论有没有用上中国的“神农盾”,都肯定一点,中国激光武器的存在,确实让世界看到了未来战争的新形态。至于这则消息的真假,还是那句老话:让子弹飞一会儿。现在局势还远没到收官阶段,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新技术和新变化出现,但无论如何,谁能真正掌握局势,谁才能笑到最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