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的彻底清算,从万恶之源到俄国飞地,德国还有普鲁士影子吗......
引言:被彻底清算的普鲁士。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普鲁士是万恶之源。
这无疑代表欧洲无数人对于普鲁士的感观认知,对普鲁士的评价,让俄国都自愧不如。
原因为何?除了一战二战接连策动战争外,或许还和普鲁士曾经的过往和强悍有关。
一个不够强大的人,是引不起人的重视、嫉妒甚至讨厌的。
一个强大的国家也是如此,当你超越了一众国家后,往往就会成众矢之的。
二战后的普鲁士还有强悍的德国,就因此遭遇了一场彻底的清算。
丘吉尔只是口嗨而没实力,苏联则不同,他们在进军德国的时候,就是带着命令去的。这命令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彻底清算普鲁士,让这个德国龙兴之地成为历史印记。
因此,普鲁士境内的贵族遭殃了,他们的祖坟没了,古老庄园也遭殃了,他们的传承没了。
做完这一切后的苏联人依旧不满足。
他们在战后通过合约,让普鲁士发源地柯尼斯堡成了苏联领土,也就是今日的加里宁格勒。
干完这一切后,苏联依旧不满足,还在1947年跟西方世界一起宣布:普鲁士这个国家彻底灭亡,并在后续永远不会得到承认。
自那以后,曾经以军人国度,挥斥方遒闻名世界的普鲁士彻底成了过去式。
那么历史上的普鲁士究竟如何?他们源自哪里?为何如此强大?德国如何看待普鲁士?
带着问题,我们继续看,这是一个国家的传奇,也是一个曾经让世界颤抖国度的故事。
一:不受待见的普鲁士,依旧影响今日德国。
德国统一是在1871年,由神圣罗马帝国最强悍邦国之一普鲁士经过三场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部分统一。
说部分是因为在曾经的神罗境内,有两个最强大的邦国,奥地利、普鲁士。
如果历史有类比的话,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和四分五裂的神罗又有相似之处。
春秋时代的中华大地主旋律是晋楚争霸,战国时代则是七雄纷争最后落幕于秦。
基于此在看神罗众多邦国。
普鲁士就相当于春秋时代长期跟晋国争锋的楚国,战国时代最后统一天下时的秦国,而奥地利则和春秋时代的晋国,战国时候的楚国很有相似之处。
为何这么说,答案也很简单,普鲁士一直以来最大的特色就是战力出众行事勇猛。
春秋时楚国灭国无数,跟晋国争锋相对,战国时秦国更骁勇无比,堪称古典军国主义巅峰。
反观春秋时代的晋国和战国时代的楚国,则和奥地利很相似,都是封建制横行,都是联合体国家,虽然庞大无比,但内忧不断。
哈布斯堡家族的联姻传统,让国家看似庞大而又没有足够凝聚力,用女人成就的联合体国度,在多民族向心力缺失制约下,最终在和普鲁士的争斗中败下阵来。
奥地利力主的大德意志方案成了过往,普鲁士的小德意志方案诞生了德国。
这类比之后,就可知东西方虽历史源流不同,但很多时候却有巧合相似。
而这,就让普鲁士领衔统一的德国,有了一个致命的弊端,内部并不和谐。
这不和谐的根源,参看秦国统一六国就懂了,被秦国吞并的国度,哪一个不深恨秦国?
同样地,普鲁士用对外战争击败了统一的拦路虎,用相对和平的方式,整合了德意志,但相对和平依旧有不公,德意志帝国就是放大了的普鲁士公国,这点毋庸置疑。
因为普鲁士国王都是德意志皇帝,而王国宰相大多数时候也是帝国宰相。
由此可见,德国其他非普鲁士区域的人,看普鲁士大概就是这态度。
在他们看来,普鲁士是什么?简言之:军国主义而已。
这点上,一段古老的一战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中,诠释得明明白白。
在这部作品中,无数英国被俘老兵回忆一战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德国军人其实并不坏,非常友好。
然后,他们又进一步补充说,其中以巴伐利亚人和萨克逊人最为有礼貌和文明,最后还不忘说一句,也许是这群人跟英国血统近似吧?
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普鲁士人才是不友好的那群人。
随后,他们还说,不少巴伐利亚人和萨克逊人也不喜欢普鲁士人,他们甚至跟英国人抱怨说,普鲁士人就是一群残忍的混蛋。
这就是普鲁士放大成德国之后,无数非普鲁士德国人对普鲁士人的态度。
这一切的成因,也跟不平等有关,普鲁士是德国最富裕强大的邦国,无论经济指标,工业指标,军事实力,还是居民生活水平,普鲁士都超越其他邦国一筹。
普鲁士人过得更富裕,就会让他们更自信,进而有了那么点瞧不起人的意思?
这样的人,其他德国人又如何喜欢得起来?
在那个封建余荫依旧存续的时代,曾经归属各个邦国的地域之别,无疑会放大矛盾。
今日普鲁士虽已不复存在,可德国无数民族秉性,依旧源自普鲁士精神。
原因无他,德意志曾经仅仅是地区概念,如果不是普鲁士的出现,何来德意志民族这说法。
松散的神罗,不是今日德国的策源地,反而是普鲁士放大了德国的内涵。
这内涵影响,又和当初的秦国对中国文明的影响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一统概念的兴起,官僚体系的建立,政治制度的完善,民族国家的出现。
秦帝国在中华文明中诠释的影响力,普鲁士建立德国后,一样也没落下。
今日德国人骨子里被无数褒奖的诸如守时、效率、负责、充满组织性、纪律性,这样的秉性,看着是不是和军队很相似?
那么他们哪里来的?答案是军队之国普鲁士。
这就是普鲁士依旧影响德国的明证,这优秀传统来自曾让他们不待见的第一个统一帝国。
二:普鲁士精神的由来?
普鲁士是什么?如果追究历史,就要追溯到一个宗教性质的封建军事组织:条顿骑士团。
作为一个宗教军事组织,条顿骑士团可谓威名赫赫!
曾经的他们,遵从罗马教会号召,由一群骑士自发组成,以分享主的荣光,改造异教徒为责任,行争夺领土和地盘之实的军事组织。
条顿骑士团从欧洲一路向东,在机缘巧合下,受邀进入柯尼斯堡区域,修建了属于自己的城堡,进而步步发展壮大,变成一个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百万的军事国家。
他们以信仰为纽带,以军队为依托,在诸侯林立的欧洲,已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后欧洲宗教改革兴起,马丁路德倡导的新教吸引了条顿骑士团。
在经过一番宗教改革洗礼后,普鲁士成了新教国家,也成了新教在东北欧区域的桥头堡,柯尼斯堡更是成了新教在东北欧的第一个根据地。
军队组织,新教信仰,还有身处的东北欧区域,让普鲁士的精神内核开始体现。
这种精神内核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当然是高度军事化。
一个骑士团演化成的国家,要在欧洲诸侯林立的时代存续发展,纪律、组织、尚武就是他们的立国基础。
其次:当然是新教特色。
这特色是什么,看后续的科技之光就懂了,那就是理性、纯粹、世俗,虔信和努力,褒奖词语很多,因为刚刚诞生时候的新教,确实很纯粹,而且这褒奖也仅仅针对教徒。
最后:普鲁士的斯拉夫化。
在普鲁士不断向东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远离罗马欧洲基督教文明中心,反而接近了东欧的斯拉夫人地盘,在长久战争中,斯拉夫人骨子里的蛮横、服从和坚韧也深深影响了普鲁士。
当这三重精神内核注入普鲁士后,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度诞生了。
他既传统又非传统,既世俗又不世俗,既睿智又狂野,既内敛又豪放。
普鲁士精神,就如人性的两极一样,充斥了多变性。
这点上,著名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就是代表性人物。
多才多艺的他,在诸如政治、经济、哲学、法律、音乐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堪称文艺帝王。
除此之外,他还拥有悲天悯人的气质。
他说自己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还说在他的国家:人人平等。
但另一面的他,又专注于发展军事扩张领土,一生打仗无数,杀人无数!
这另类而又独特的民族性,让跟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的普鲁士经常遭遇非议和歧视。
随后普鲁士的三大不同,又让这非议和歧视变成了丘吉尔口中的万恶之源。
三:欧洲崛起的逻辑和普鲁士的非常态。
近现代欧洲,是强势崛起的时代,为何欧洲能在这个关键节点率先崛起,进而成就世界霸权。源自最关键的三件事,欧洲都做对了!
首先:欧洲用宗教革命,革新了腐朽的天主教,进而催生了文艺复兴,解开了思想束缚。
其次:在文艺复兴后,欧洲又迎来了理性主义,受限于生产力和掠夺需要,让无数人开始探索科学和地理,在一轮轮探索发现后,科技之光还有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轮番出现。
最后:地理大发现和科技之光,让已然兴起的资本主义更加蓬勃发展,资本的诉求和地理大发现,让欧洲从对内掠夺的内卷时代,进入了对外掠夺的扩张时代。
这三件事的迭起,让欧洲引领了世界。
这是欧洲国家崛起路径,但这条路径虽然影响了普鲁士,却并非普鲁士快速崛起的根源。
因为普鲁士的特殊性和地缘性,让他的崛起跟欧洲其他国家比,可谓不走寻常路。
这不走寻常路的根源也有三个。
第一是官僚制度,第二是军国主义,第三是引领军事创新变革。
四:普鲁士的与众不同,官僚化的近现代国家。
国家成熟的标志,从拥有健全的官僚制度起。
在这点上,中国无疑领先欧洲千年,当秦帝国建立大一统帝国后,为了中央集权需要,就通过郡县制的设置,还有基层行政机构的设置,再辅以四通八达的驰道体系,让官僚阶级能下探到帝国每一个角落,控制影响每一个人,进而掌握足够的税赋,形成了超然的动员力。
这点上,欧洲无疑是滞后的!
大一统集权的国家组成,在欧洲最著名的践行者还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在路易十四弄大一统集权的时候,普鲁士也有一个人几乎在同时代,也完成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