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惊艳亮相,小厂走向世界
2024年央视春晚,16个身着花袄、手持花绢的人形机器人“福兮”的扭秧歌表演,成为全国观众瞩目的焦点。
这些机器人不仅队列整齐划一,更展现了灵巧的“手上功夫”,藏手绢、亮手绢、转手绢等一系列动作流畅自然。它们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让人难以置信:这真的是曾经被美国厂商嘲笑“连零件都造不明白”的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吗?
鲜为人知的是,让这些机器人“四肢协调”的核心部件,竟来自江苏常州一家仅有300人的小厂。 这家名为艾迈斯的企业,曾在两年间订单暴涨2000%,狂揽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等巨头4.3亿订单,更拿下全球60% 的人形机器人连接器市场。
技术垄断之困,小厂艰难求生
本世纪初,全球动力连接器市场几乎被美国泰科电子一家巨头垄断,市场份额高达90%。那时的技术差距大到让人揪心:国产连接器插拔20次就接触不良,而美国产品能稳定工作5000次以上。
中国厂商每生产一个连接器,就要向美国企业支付4.2美元的专利费,这相当于当时工人快三天的工资。进口产品价格是成本的3倍,订货周期长达2个月,还动不动就断供。
1970年出生的胡正宇,成长在常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年轻时曾在当地一家电子厂做连接器代工。看着国外厂商漫天要价还卡脖子,他心里憋着一口气。
有一次,胡正宇向美国供应商申请降价,对方却傲慢地说:“你们造不出来,只能买我们的,嫌贵就别用。”
2002年,32岁的胡正宇砸光10年积蓄,在常州租了一间100平米的厂房,创办了艾迈斯。消息传开,街坊邻居都摇头,认为“一个没名校背景、没人脉的小厂,还想跟美国巨头抢饭吃?”
创业头五年,艾迈斯走得磕磕绊绊。到2007年,公司账上只剩下不到10万元,员工从20人减到8人,连房租都快交不起。
生死抉择时刻,毅然投入研发
在最困难的时刻,胡正宇做出了一个“疯狂”决定:“与其跟着别人后面赚小钱,不如赌一把,专攻大电流连接器,机器人早晚要普及,这个技术早晚会用得上。”
他砍掉所有杂项业务,把仅剩的资金全部投入研发。没有高端设备,就用放大镜代替显微镜;买不起进口测试仪器,就自己搭电路模拟电流环境。
研发过程是一场“与失败较劲”的持久战。2008年冬天,艾迈斯的临时实验室连暖气都没有,团队成员裹着棉袄拆解美国Deansconnector的T插。
最危险的一次,团队测试新样品时,连接器突然爆炸,金属碎片溅到胡正宇的手臂上,留下一道疤痕。当时有人劝他放弃,他却说:“这道疤就是提醒咱们技术突破没有捷径,炸一百次,也要炸出合格的产品。”
技术突破问世,订单暴涨2000%
2009年春天,经过上千次测试,艾迈斯首款自主研发的大电流连接器XT60终于问世。测试数据显示,它的载流能力达到60安培,比美国同类产品高出30%,成本却只有对方的1/5。
当年,XT60的销量就突破百万对,不仅覆盖国内航模、无人机厂商,还通过外贸渠道卖到美国、德国等国家。曾经垄断市场的美国Deansconnector,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
2014年,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带着一台机器狗找上门,提出一个“变态”需求:要一种能扛住高频震动、还能在狭小空间里传输大电流的连接器。
当时全球都没有现成的产品,艾迈斯的工程师看了都摇头。可胡正宇却被这个挑战吸引了。
为解决“抖动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团队报废了两千多个样品,光是测试用的导线就用了上千米。2015年,MR30连接器终于量产,这个直径18毫米、仅重5克的小部件,能在机器狗关节每秒3次的转动中,保持电流传输零误差。
2024年央视春晚后,作为宇树机器人核心供应商的艾迈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订单纷至沓来,月产量需求从2022年的8000套,疯狂飙升到20万套,暴增超过2000%。
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等国际机器人巨头,也主动向艾迈斯抛出了橄榄枝。仅是2025年第一季度,艾迈斯就拿下了 4.3亿人民币的订单。如今,艾迈斯的产品已经卖到了全球63个国家,成为全球前三。
小厂大智慧,专注成就冠军
在这个拥有超过45万家智能机器人企业的时代,为什么赢家是这家300人小厂?
艾迈斯的成功秘诀在于“专注”二字。胡正宇常说:“小公司就要在一个点上钻透、打穿,目标不是差不多,而是成为绝对第一。”
公司刻意将团队规模控制在两三百人,厂房也只有一万二千平方米,但却舍得将销售额的6.44%、甚至大部分利润都砸进研发里。目前,艾迈斯已拥有3项核心发明专利,2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当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专家被问及艾迈斯的成功时,他指出动力连接器是机器人“神经系统”的关键组件,技术突破意义重大。
中式名称争议,技术实力说话
关于网友询问的“企业能不能取个中式名”的问题,我们发现艾迈斯(Ammass)这个名称虽然听起来像外文,但却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国民营企业。
名字只是标识,真正重要的是企业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从被美国厂商嘲笑“连零件都造不明白”,到如今产品随SpaceX“星链”卫星飞上太空,这家常州小厂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实力。
就像华为、大疆这些拥有国际化名称的中国科技企业一样,艾迈斯代表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名称并不改变其为中国制造的事实,真正重要的是它在细分领域做到了全球第一。
未来前景广阔,中国智造可期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连接器市场前景广阔。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已达到680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
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亿美元,连接器需求激增300%。艾迈斯计划3年内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投入5亿元研发资金,目标实现全球市场占有率50%。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起初步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并实现部分关键技术的突破。这一政策的落实,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从追赶到超越,中国制造逆袭
艾迈斯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胜利,更是一代中国制造人“不服输、肯死磕”的缩影。他们或许出身平凡,或许没有太多资源,但只要认准方向,就能在看似不可能的赛道上,跑出属于中国的速度。
从被卡脖子到卡别人脖子,从交专利费到收专利费,中国制造的逆袭从来不是爽文剧本,那是无数个胡正宇,用二十三年青春在车床前磨出来的生死突围。
随着“技术突破”成为中国制造的关键词,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曾经的垄断与封锁,终将变成历史,而中国智造,会在全球舞台上赢得更多掌声。
现在,艾迈斯的产品已经卖到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就连美国SpaceX的“星链”卫星上也采用了他们的连接器。
这个直径仅18毫米的小部件,能在-30℃至80℃的环境下,稳定传输20安培电流,相当于“用一根吸管承接消防水枪的水流,却始终不崩不漏”。
从常州郊外一个简陋的车库,到产品随太空飞船飞上星空,这家小厂走出了中国智造的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