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34岁的香港前立法会议员罗冠聪从东京飞往新加坡参加研讨会。他手里拿着英国政府发的BNO护照和新加坡签发的入境签证,落地后却被机场警察带走。四小时的问询结束后,他被直接送上返航班机。新加坡官方没给任何书面解释,只是口头说“不符合入境条件”。这事儿引发全球网友热议,有人觉得签证都批了凭什么赶人,也有人嘀咕是不是背后有政治角力。
事情的关键在于双方各执一词。罗冠聪说自己所有手续合法,新加坡却没有公开具体理由。更蹊跷的是,新加坡和香港早有司法互助协议,但涉及具体案子时又守口如瓶。之前澳大利亚就以类似方式拒绝过他入境,现在新加坡跟着学,外界都在猜是不是受了谁的暗示。刚好李家超访新没几天,两地警务合作刚签完协议,更让人生出联想。
其实这事暴露了签证审批的暗箱操作。有香港议员透露有种叫“政治敏感名单”的内部标准,移民官有权当场拒绝目标人物入境。而且拿BNO护照的香港人在东南亚国家待遇差异很大,有的能随便进,有的却被盯着查。这说明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不会全写在纸面上。
舆论场上吵得更凶。罗冠聪一直标榜自己是民主斗士,可翻他以前在 BBC 辩论的录像,英国律师高志凯当场指出他涉嫌违法潜逃。这种矛盾点被媒体翻出来后,他的“受害者”人设就开始崩盘。加上最近他刻意回避自己被列入国际刑警红色通报的事情,更让人觉得他是在撒谎。
背后还有看不见的手在拉锯。美国和英国的大使馆有没有向新加坡施压?社交媒体上政治庇护的话题热度飙升,不同阵营的人天天在线掐架。这些看不见的力量都在试图影响事件走向,但没人愿意公开承认。
其实这种拦截事件这些年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在2019到2023年间,各国拦截跨境嫌犯的案例增加了两倍多。新加坡自己近三年拒绝入境却不给理由的案子涨了近四成。技术上他们也在升级系统,据说新推出的智能签证审批会自动识别“不受欢迎的人物”。
法律层面的变化更明显。香港律政司最近更新了追逃数据库,专门针对海外目标。台湾那边有电召车司机帮大陆逃犯跑路遭重罚,说明区域协作越来越严。未来可能连生物识别芯片都会被强制装进护照,到时候想蒙混过关更难了。
看罗冠聪的经历,再对比黄之锋还在监狱里写信的事,很多人才发现当初追捧的“香港议题”已经没人热衷了。国际NGO最新的报告也显示,过去十年间关注香港的捐款和报道量缩水了一半。那些当年扬言要推翻政权的人,现在不是在牢里就是混得很狼狈。
更现实的是,现在全球至少41国收紧了庇护政策,加拿大刚通过的新法就限制了很多避难申请。像罗冠聪这种想拿双重国籍当挡箭牌的人,以后日子只会更难过。最近欧洲议会还修改了定义标准,把许多所谓的“政治难民”踢出了保护范围。
这事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不管手里攥着什么护照,只要被盯上了,想出国门都没那么容易。那些妄图逃避法律的人,最终都会发现全世界都是透明的。至于背后的政治博弈,普通老百姓看不懂也别瞎掺和,只管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