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元耳机市场上,妥协似乎是默认选项——音质不行、降噪靠玄学。只要预算不到千元,消费者就被迫降低预期。可西圣 A1 这次不讲武德了:HiFi 级音质、52dB 主动降噪、蓝牙 6.0、低延迟,它一副小耳机试图把千元级体验压进 169 元的壳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它到底是真实力,还是假把式?
配置堆料上头,音质不讲武德
百元价位谈“HiFi”通常会被当作笑话,但西圣 A1 在音质上确实动了真格。它搭载了AeroSilk™钛晶复合振膜,这类材质常见于千元级音响系统,优点是振膜超薄却高强度,能有效抑制分割振动与边缘共振。这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高频延展性提升,低频收敛稳定,整体听感细节丰富且不刺耳。
声音单元方面,A1 使用了10mm双声环聚能单元和 N48强力钕磁铁,能释放更高动态和能量,低音量感充足但不轰头,中频清晰通透,高频保留足够亮度而不毛刺。配合XISEM声学实验室调音和 自研Tri-Auro™ 2.0空间音效系统,在百元耳机中实现了较为清晰的声场层次与人声分离。
更关键的是,耳机还内置了发烧级HiFi DSP芯片,动态范围控制和失真处理表现比同价位普遍采用的低阶方案更稳定,听感上低失真度、高还原度,细节信息完整,音乐动态表现充足,不容易“听腻”。
总的来说,西圣 A1 在音质环节的用料和调音策略,在百元耳机段位里确实“乱杀”。
52dB降噪不是标榜,是系统工程
降噪是另一大重头戏。市面上百元耳机大多玩的是“伪降噪”,降的是心情,不是噪音。而西圣 A1 用的是完整的五重降噪体系,从算法、拾音到结构设计,堆料下得不轻,目标是应对复杂环境下的多频噪声干扰,并始终保持稳定效果。
在拾音环节,ALPT 高密度拾音技术通过将声音空间分层细化,可分辨出微小的环境声差异。这一技术支持动态调整拾音策略,不再局限于简单滤波处理,因此在动态噪音环境中识别度更高,处理更精准。
在算法层面,A1 引入了 4 重 PSNE 降噪模型,流程覆盖预处理、频段分割、精细降噪到音频质量修复。相比传统单一频段压制方式,该模型能对多类型噪音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应对,同时降低对原始音质的破坏。
麦克风配置方面,A1 采用的是 2+2 阵列结构,前后麦克风结合混馈式主动降噪设计,能够实时识别周围环境噪声,并生成多频段反向声波,尤其适合地铁、街头、商场等动态嘈杂场景。
在响应效率上,蓝牙 6.0 与高速处理芯片协同工作,使降噪指令生成和回馈速度显著提升。突发环境声(如高频人声、急促噪点)也能快速应对,进一步提升降噪稳定性。
舒适戴、能久听、不掉链子
如果一副耳机音质好、降噪强,但戴 20 分钟就耳胀,那基本也是“短命鬼”。佩戴舒适性是消费者最容易忽视却最容易翻车的一环。西圣 A1 也在这方面下了功夫。
单耳仅重4g,机身采用流体力学设计 + 通气系统,搭配抗菌亲肤硅胶耳帽,可选三种尺寸,佩戴后耳道压迫感小,不易滑落,也不会形成密闭腔导致憋闷。
续航方面,单次可听歌10小时,配合充电仓总续航40小时。即使是高强度使用场景,如长时间通话、通勤+午休+下班,也不需要频繁充电。
另外,A1 还内置游戏模式,延迟最低至49ms,配合蓝牙 6.0,在手游或追剧场景下音画基本能同步,做到了无感延迟。
日常使用上,IPX5防水等级也能应对出汗、轻度雨水等意外场景,产品还通过了百项高强度品控测试,可用于运动、通勤、居家等多场景。
结构设计部分,西圣加入了基于共振原理打造的消音腔体,专门处理中高频人声类噪音。这类声音在开放办公、商场、公共空间中最为常见,也是很多入耳式耳机难以压制的弱项。A1 在这方面的表现直接填补了入门产品的一大空缺。
从实际体验来看,西圣 A1 的降噪系统具备完整性与实用性,不靠堆数据,而是多环节协同发力,能在多场景下提供稳定、有效的降噪能力,是百元耳机中少见的系统化降噪解决方案。
结语:169元预算下的超纲选手
在百元耳机市场,西圣 A1 属于典型的“超纲发挥”。它不是堆噱头,而是在几个关键维度真正做到了有用且有效:音质表现上,声学单元、调音系统、解码芯片全部下放高端配置;降噪方面,系统化设计能应对现实复杂场景;佩戴体验、续航、防水、延迟等基础项也没短板。
更重要的是,它用 169 元的定价,击穿了千元耳机长期构建的“体验壁垒”。如果你正在找一副不用讲将就、能听出细节、能抗住通勤噪音、戴得舒服的真无线耳机,西圣 A1 给得不只是选择,更是底线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