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可能是金庸所有主角中最强的一个,但笔者却始终对这小子喜欢不起来,究其原因,无非因为他对待感情的态度着实让人不爽。
其实金庸笔下也不缺花心的主句,那《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不也是个花花肠子,从来不避讳自己对各种女子的喜爱,甚至他还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但还是那句话,但他好歹渣得坦荡,从不扭扭捏捏。
又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那小子最初也是个花心大萝卜,见一个爱一个,以至于留下了“一见杨过误终身”的说法,可当他明确自己最爱的女人是小龙女后,他就断了其他一切念想,主动与陆无双、程英结拜,故意躲着郭襄。
(赵敏、张无忌剧照)
而张无忌不是的,他是明明十分花心,却还要故作深情,而赵敏也并不是他最爱的女人。
一、张无忌的选择
与绝大多数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一样,他们闯荡江湖的过程中总会遇上各种红颜知己,张无忌也遇上了那么几位对他爱得死去活来的女子。
其中最执着的,莫过于周芷若与赵敏,这二女分别贡献了一句名言。
那周芷若是“倘若我问心有愧”,而赵敏则是“我偏要勉强”,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一个男人能够被两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如此爱着,当真是让人羡慕至极。
他也确实是与这两位女子都走到了要谈婚论嫁的地步。
只是到了赵敏来抢婚时,他对周芷若的态度似乎就变了。
(四女剧照)
此时他有这么一番内心活动:“不知如何,张无忌此刻心中甚感喜乐,除了挂念谢逊安危之外,比之将要与周芷若拜堂成亲那时更加平安舒畅,到底是什么原因,却也说不上来,然而要他承认欢喜赵敏搅坏了喜事,可又说不出口,只得道:‘我自然怪你。日后你与哪一位英雄潇洒的郡马爷拜堂之时,我也来大大捣乱一场,决不让你太太平平地做新娘子。’”
不难看出,张无忌也确实不太想娶周芷若,而更希望与赵敏在一起。
若是如此,那他后来与赵敏一同归隐大漠就好了,如此一来,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可即便得到了赵敏,他却依旧不满足。
二、忘不了的人
故事结尾,周芷若决心忏悔自己的罪过,张无忌则与赵敏约定要一同归隐大漠,答应余生要日日为她画眉。
可张无忌真的做得到这一点吗?
旁人说的或许不算,但周芷若却有发言权,他在张无忌退隐前对张无忌说的那番话,就足以证明张无忌内心未定。
(周芷若剧照)
说是:“周芷若缓缓地道:‘一报还一报!那日在濠州,赵敏不让你跟我成亲。此后你到蒙古,尽管你日日夜夜都和赵敏在一起,却不能拜堂成亲。’……张无忌道:‘不拜堂成亲,自然不违背侠义之道。我跟你本来有婚姻之约,后来可也没拜堂成亲。好!我答允你。到了蒙古之后,我不和赵敏拜堂成亲,但我们却要一样做夫妻、一样生娃娃!’周芷若微笑道:‘那就好。’”
周芷若还说了句“过得十年八年,你迟早会想我”,张无忌不理解周芷若为何这么说。
但金庸在后记中也明说了,张无忌的内心确实并未因赵敏而定下来:“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从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
所以张无忌爱的是殷离、小昭或者是周芷若吗?
不,金庸还少说了一种可能,张无忌最爱的,其实是另一个让他爱而不得的女子,只是那女子卑鄙无耻,着实是让他难以启齿。
三、张无忌的白月光
当年殷素素临死前就对张无忌说了一句“愈是美貌的女子愈会骗人”,多数人可能觉得这话是用来形容张无忌后来遇上的殷离、小昭、周芷若以及赵敏。
(殷素素、张无忌剧照)
其实这些女子虽是各怀心事,但她们都对张无忌不差,甚至可以说是对张无忌付出了真心,而有一位女子,却从头到尾都在欺骗张无忌。
笔者所指那人即是朱九真。
说来朱九真确实是个绝色佳人,当初还涉世未深的张无忌遇上她这等美人,自然是招架不住。
这段描述就将他的那点小心思给展现得淋漓尽致:“张无忌和她正面相对,胸口登时突突突的跳个不住,但见这女郎容颜娇媚,又白又腻,斗然之间,他耳朵中嗡嗡作响,只觉背上发冷,手足忍不住轻轻颤抖,忙低下了头,不敢看她,本来是全无血色的脸,蓦地里涨得通红。”
这就是典型的见色起意了,这也是张无忌第一次对一个异性展现出爱意,可以说,这是张无忌单方面的初恋也不为过。
可那朱九真接近张无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诱骗他说出谢逊的下落,她心中在乎的,只有她那表哥卫壁,说来她与武青婴还在主动争那卫壁,也不知那家伙哪里比张无忌好。
(朱九真剧照)
只知道朱九真始终是把张无忌当成掌中玩物一般,甚至后来还因为自己与张无忌的接触而感到恶心,殊不知她这些行为才真是让读者恶心。
但你永远不要低估了“白月光”对于一个男人的杀伤力,无论是殷离、小昭、周芷若还是赵敏,他们在张无忌心中的地位都不如当初那白月光朱九真,哪怕这女子再坏,张无忌也难免对她心存滤镜。
也正因为如此,张无忌才始终无法坚定自己最爱的人是谁,与其说他是无法坚定,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他不敢接受“自己最爱的人是那风流又恶毒的朱九真”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