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泽连斯基联大“指责中国”遭全场退席,西方支持能否救乌克兰?

联合国大会的会场,一向是各国政治家展示实力、争取支持的舞台,但近几年,这个原本旨在促进对话的地方却屡屡演变为尴尬的“冷场

联合国大会的会场,一向是各国政治家展示实力、争取支持的舞台,但近几年,这个原本旨在促进对话的地方却屡屡演变为尴尬的“冷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在此演讲,结果几乎没人听;如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为这个舞台增添了一段新的插曲。

这一次,泽连斯基的发言没有得到预期的支持,反而让他和他的外交策略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当众将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中国不仅没有制止俄罗斯的战争,甚至助长了战争的继续。然而,就在他话音刚落,联合国大会的会场便响起了陆续的离席声。不到几分钟,座位几乎空了一半。泽连斯基的“挑衅”换来了冷淡的回应,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国际态度?

在这个国际舞台上,泽连斯基显然误判了中国的中立立场,并试图借此抹黑中国来转移外界对乌克兰自身处境的关注。实际上,泽连斯基的四句针对性言论中,先是承认中国实力强大,然后却以毫无根据的言辞指控中国“助虐”俄罗斯,最终将俄乌战争的责任推给中国。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会发现,这些言论与事实背离,不仅无法获得支持,反而让国际社会对他产生了更多质疑。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从未模糊。从一开始,中国就明确指出,北约东扩是冲突的一个根源。即使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曾指出乌克兰当前的局势是源于过去政策的失误。这些事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和接受,因此泽连斯基试图通过抹黑中国来为自己争取支持,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不容忽视的是,泽连斯基敢在联合国大会上挑起这场外交对抗,并非毫无背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洲,近来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坦克、战斗机、甚至防空系统,源源不断地从欧美国家流入乌克兰。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或许认为,有了西方的支持,乌克兰就能在战争中占得上风,甚至有能力与中国对抗。

然而,这种想法显然是片面的。首先,武器的数量并不等同于战场上的胜利。俄乌冲突已经持续多年,战场上的较量早已不单是武器数量的比拼,而是国力、后勤、持久力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较量。俄罗斯在近年来不断调整战术,注重远程打击与战略打击,重点破坏乌克兰的后勤供给线和能源设施,持续削弱乌克兰的作战能力。即使西方不断输送武器,乌克兰想要突破俄罗斯的防线,依然困难重重。

其次,泽连斯基过于依赖西方的援助,却忽视了这种援助并非无条件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明确表示,欧洲将承担更多军事支出,而美国则从中赚取利益。欧洲的经济压力一旦增大,或美国的战略重心发生转移,乌克兰得到的援助很可能会有所减少。这种“隐性承诺”能支撑乌克兰走多远,恐怕连泽连斯基自己也不敢保证。

更为致命的是,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的领导层似乎忽视了战争的根本问题——国力和后备力量的比拼。俄罗斯不仅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充足的能源储备,在战场上的节奏也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相比之下,乌克兰的经济严重依赖外部援助,工业基础遭受重创,能源设施遭到摧毁,民生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能否维持长期的战争消耗,成为一个巨大的问号。

特朗普曾言,泽连斯基能否“打回去”,看的是乌克兰是否拥有足够的实力。这一点评破了乌克兰的短板。俄罗斯不仅兵力充足,还能通过军事动员弥补兵员不足。相反,乌克兰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不得不动员包括老年人和女性在内的多方力量。更重要的是,泽连斯基似乎没有意识到,一旦局势进一步恶化,俄罗斯的潜在盟友也许会介入,甚至朝鲜也可能成为俄罗斯的军事支援者。在这种情境下,乌克兰的防线可能会瞬间崩溃。

从战场形势来看,俄罗斯的策略早已明确:不急于在地面展开大规模进攻,而是通过远程打击逐步摧毁乌克兰的抵抗力量。当乌克兰的战斗力和后勤支持完全被削弱时,俄罗斯将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谈判或收尾。这一切,显然早已在双方的国力较量中注定。

泽连斯基或许仍在幻想通过外部支持能够逆转战局,但现实无情地告诉他,无论西方援助如何增多,乌克兰的处境依然岌岌可危。俄乌冲突的结局,最终还是要看谁能承受更长时间的消耗和更大的战略压力。

联合国大会上的“半场退场”现象,正是对泽连斯基外交策略的一种反映。国际社会并不认同他将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国的做法,也不愿意为他这种单边的“挑事”行为买单。而他寄望的西方援助,终究是过眼云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乌克兰面临的生死困局。如果泽连斯基继续如此执迷不悟,恐怕最终将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位无声的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