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假期第一天,杭州一家人的出行路成了“煎熬路”——他们在高速公路上整整堵了18个小时。孩子妈妈说,两个孩子一开始还因为出门兴奋得蹦蹦跳跳,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先是累得没精神,到最后彻底情绪崩溃,又哭又闹。这事一出来,不少经历过堵车的人都觉得“太感同身受了”。
谁都想趁着国庆好好出门玩一趟,可堵车这件事,总能把好心情搅得稀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全是自己的委屈和无奈。
有人忍不住叹气:“国庆堵车,年年如此,何时是个头啊!”这话戳中了太多人的心。每年国庆一到,高速上的车就排成长龙,堵几个小时都是常事,今年杭州这家人堵18小时,更是把这份“难”拉到了顶点。可年年说、年年堵,没个解决的准信,这种“习惯了”的无奈,比堵车本身更让人闹心——总不能每次假期都抱着“赌一把不堵”的心态出门吧?
也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满是崩溃:“我能体会这种感受,上次堵车我差点把车都砸了。”别觉得这是夸张,堵18小时可不是小事:想上厕所没地方,想吃饭只能啃干粮,孩子吵着要下车,自己盯着一动不动的车流,心里的火一点就着。那种又急又憋的情绪,攒到一定程度,真的会让人控制不住想发脾气,不是脾气差,是实在熬不住了。
还有人说:“鸳鸯锅形容得太贴切了,堵车的心情就是又急又躁。”这个比喻太准了!一开始盼着假期、盼着目的地,心里满是期待,这是“鲜美的那一面”;可一堵上,看着前面的车纹丝不动,想着时间白白浪费,心里又急又躁,像“煮得冒泡的辣汤”,两种心情混在一起,比吃鸳鸯锅还复杂,最后只剩满心的烦躁。
有人给出建议:“建议国庆假期延长,避开高峰期出行。”想法是好的,可延长假期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要是大家还是扎堆在延长后的假期里出门,高速照样会堵。关键不是假期长短,是能不能有更实在的引导——比如提醒大家错峰出发,或者优化高速上的疏导,别让“延长假期”变成“延长堵车时间”,建议要落到实处,才有用。
最让人心疼的还是孩子,有人说:“心疼这两个孩子,下次还是别在假期出门了。”可家长哪是不想避开?平时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只有国庆才有整块时间带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说“别在假期出门”,其实是没办法的办法——谁不想让孩子舒舒服服出门玩?可一想到堵车的苦,又忍不住打退堂鼓,这种纠结,只有当家长的才懂。
其实,国庆堵车从来不是某一家人的事,是千千万万出行人的共同烦恼。大家不是怕出门,是怕堵在路上的煎熬;不是不想假期玩,是怕好心情被堵车搅没。光靠大家“忍”、“习惯”,解决不了问题,得有更实在的办法:比如更精准的错峰引导,更及时的高速疏导,让大家不用再赌“运气”出门,不用再让孩子在堵车中崩溃。
毕竟,国庆假期是用来放松的,不是用来在高速上“熬时间”的。别让堵车,成了每个国庆都绕不开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