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三块一斤的水饺”大行其道!是谁在绞杀中国速冻产业?

速冻米面传统主食类承压创新细分类目崛起“三四块一斤的饺子大行其道,这个行业太卷了!”前几天和一位冻品大商老谭聊天,其话语

速冻米面传统主食类承压创新细分类目崛起

“三四块一斤的饺子大行其道,这个行业太卷了!”

前几天和一位冻品大商老谭聊天,其话语间无不透露对品类发展的担忧,他坦言,速冻水饺市场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

他指着一则新闻苦笑,“你看看配料表,大豆蛋白排第二位,比肉都多——这哪叫猪肉水饺,该叫‘猪肉风味’水饺。”

“尤其是大品牌的速冻产品质量、品质逐年下降,”谭老板坦言,速冻米面发展降速,加上原料单一指向价格竞争,市场越来越内卷,大家都挣不到钱,所以馅料成为厂家“降本”的关键。

谭老板的困境并非孤例。速冻米面正在呈现出“传统主食类承压,创新细分类目崛起”的结构性变化。

失速的主食,内卷的价格

速冻食品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洗牌。

马上赢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速冻包子销售额同比暴跌18.55%,成为速冻食品大类中跌幅最深的品类。速冻饺子同样惨淡,销售额和销售量双双下滑超12%。

春节档期的一季度本是囤货旺季,这些包含节庆基因的品类却集体“哑火”。

行业寒冬直接反映在财报上。2025年一季度,三全食品净利润2.09亿元,同比下滑9.22%;毛利率降至25.32%,尽管环比有所回升,但仍处历史低位。

新食材统计发现,10家速冻食品上市公司中,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的仅2家,多数企业利润下滑幅度超预期。

“现在卖速冻包子就像走钢丝。”华东某冻品经销商感叹。

2025年,越来越多的量贩零食店向折扣超市转型,新增低温冻品专区,5.9元/3只的菜盒子、3.9元/4只的猪肉包等冻品价格直接“击穿”行业底价。

折扣超市不仅挤压冻品经销商的生存空间,还通过“效率碾压”让速冻米面的竞争更加残酷。还有人认为,折扣超市和川为冻品的本质一样——低价倾销引发行业崩塌。

如今,全行业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2024年三季度,速冻食品类目销售额增速首次转负(-0.54%),但销售件数仍维持0.34%的微弱增长。这个触目惊心的“剪刀差”背后,是品牌商饮鸩止渴般的降价求生。

馅料成为厂家“降本”重灾区。多位业内人士透露,使用“混肉”早已成为行业常态,但真正的把“肉馅水饺”变成“肉味水饺”则是行业价格战的直观体现,部分品牌的植物蛋白添加量甚至超过肉含量。

市场集中度悄然松动。2025年一季度,速冻米面前五名市占率巨头仍占据超六成的份额,但后起之秀正不断蚕食巨头阵地。当价格成为唯一竞争维度时,品质防线便岌岌可危。

速冻主食的自救之路

同样,挑战背后蕴藏着巨大机遇。

当下,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其中速冻面米制品占据半壁江山。快节奏生活催生的便捷饮食需求从未减弱,只是消费者对速冻食品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省时省力,也要好吃、健康、有新意。

新食材发现,一批破局者正在寒冬中点燃火把,为行业指明了创新方向。

第一,掀起健康化革命。老面发酵、无抗黑猪、时令野菜、高纤/有机标签……速冻食品健康化趋势愈发明显。

第二,进行地域化突围。海派灌汤包、港式叉烧包、“一城一味”系列水饺/包子……地域美食面点走入千家万户。

第三,开启场景化重构。拇指生煎包攻占小吃场景,港式叉烧包切入宴席市场,象形包成为儿童餐新宠,速冻点心类目逆势增长……越来越多的品牌通过场景创新积蓄力量。

当价格战走到尽头,行业复苏需要根本性转变:健康化是生死线,场景化是增长引擎,个性化是破局利器。

三四块一斤的水饺,看似是市场“惠民”选择,实则是拉紧了行业脖颈上的绞绳。

当“肉馅”沦为“肉风味”,当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唯一手段,这场以牺牲品质为代价的恶性竞争,无异于一场慢性自杀。

它侵蚀了消费信任,拖垮了企业利润,更蚕食了产业的根基与未来。

行业要挣脱泥潭,必须摒弃饮鸩止渴的低价策略,回归食品本质——用真材实料和创新价值,重新赢得消费与市场的尊重。

毕竟,毕竟消费者所期待的,从来不只是“吃饱”,而是在快节奏生活中,也能尝到生活的诚意。

说了这么多,您对“三四块钱一斤的水饺”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