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任溪芮
编辑 | 何润萱
雷佳音被烦之后,轮到了张译。
大家都在困惑,前两年在内娱大行其道的雷佳音和张译,怎么突然就被观众腻烦了?明明前两年还通杀大导演和各种题材国产剧,也不见有恶评,演技过关、片酬对比流量也不算贵,在观众雷区外岁月静好,却在今夏,被彻底厌倦了。
这当然与他俩密集在大银幕、小荧幕刷脸,导致观众审美疲劳脱不开干系。但更本质在于,这两人本身就长了一张臊眉搭眼的“情绪下行脸”,与时代心理不谋而合。
过去几年,这类非主角的Beta脸占到了一定的内容红利,在收缩时代初期,观众爱看点与自身处境对照的小人物,方便代入共情,而在平台和制片人眼里,他们不仅片酬公道,还能扛现实题材、稳住群像戏,是一块能反复用的情绪缓冲垫。
但问题在于,情绪下行期观众的情绪耐受度也变低了,憋屈的小人物,已经从观众的共情出口变成了现实的情绪回音壁,看着他们长长的待播剧,就像被反复提醒:你过得不太好,而且未来也不会好哦,很令人绝望。因此,审美疲劳只是一面,情绪透支才是根本。
顺着这类“快消类角色”思考,小鱼发现,有些面孔和剧种能扛住周期,它们的共同点不复杂:要么能给人幻想,要么能给人秩序,总之别让人觉得被当下的形势“困住了”。
他有一张下行的脸
观众对影视剧的审美虽然变动不居,但总体上还是跟市场形势绑定在一起的。行情好的时候,大家爱看点光鲜亮丽、意气风发的脸,比如港风美人、巩俐、范冰冰之类的;市场走下坡路后,那些带点本分、憋屈的小人物面孔,就开始批量上岗了,雷佳音和张译就是其中的代表。
雷佳音、张译(图源:豆瓣)
要说他们为什么会变成“下行特供”,诸位不妨仔细看看这两张脸的配置。这俩人外形上一个偏圆润一个清瘦,但面相来看都有点“苦相”:五官不锋利、下垂眼、微肿的单眼皮、眼睛称不上炯炯有神,总之看起来都像生活中的小人物,不太志得意满。
区别在于雷佳音头大又圆,嘴角向上,看着是那种不会来事儿,但家庭和美、会疼老婆的男人,工作里即便成日被数落也会陪笑周旋、攒劲养家的人;张译眼白比较大,看着又瘦削,像是受了气会憋闷着,但有朝一日会找回公道或者报复你的人,他的招牌表情总是皱着眉、抿着嘴,活脱脱一个“责任写在脸上”的中年男性代表,比较契合他演的体制内公检法角色。
这两位事业起步都不是近几年的事儿了,像张译早在2006年就拍过《士兵突击》这样的国民回忆剧,知名度一直不低;雷佳音也早在台播剧时代就主演过这样《回家的诱惑》的爆款。
《士兵突击》、《回家的诱惑》(图源:豆瓣)
但如果拉开两个人的豆瓣作品表,就会发现最近五年作品尤其多,其中雷佳音2021年到现在有18部影视剧(除去综艺节目),更惊人的是他待播映的作品数量,达到了20部之多,排到了2030年,而且大部分都是与张艺谋、冯小刚、陈可辛、路阳知名导演的大项目;张译过去五年有23部作品(除去电影纪录片),即便不久前宣布息影,待播映的也有7部之多。
要论原因,可能也和形势脱不开干系。有不少报道都提到,这俩人片酬公道、演技过关,尤其雷佳音接戏事儿不多,导演、制片方和平台乐见其成。观众侧最早也是爱看的,入行几十年的“演技派”,还爱接些普罗大众能代入的小人物角色,现实越难应对、情绪越不稳定,就越倾向于寻找安全、可信和可共情的内容面孔。
东亚三国手牵手,隔壁日本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也走过类似的路,流行过“汤酱脸”(Soy Sauce Face)和“酱油脸”(Sauce Face),两种风格大致可以对应雷佳音和张译。汤酱脸的特征是皮肤白皙、轮廓柔软,代表如堂本光一、东山纪之等;酱油脸则肤色稍深、棱角稍重、线条硬朗,配合宽松自然的发型和简洁穿搭,有一种内敛、稳重、踏实的感觉,形如“酱油”沉稳质朴,以阿部宽为代表。
堂本光一、阿部宽(图源:豆瓣)
其实,早在张译和雷佳音频繁刷脸之前,内娱审美就已悄然开始“去霸总化”,以白客为代表的beta男流行,就是这波“经济下行脸”大行其道的前兆,毕竟白客也是同款的下垂眼。小鱼之前在《顶级Beta做不了男主》一文中写过,观众有意识地偏向beta男主,也是一种自我处境的对照,毕竟人均北漂、沪漂的年代,工作、情绪稳定的beta男们,代表的正是最切合实际需求的一款理想型男友。
《年会不能停》白客(图源:豆瓣)
从白客到雷佳音、张译,是一种审美逐渐收敛下沉的螺旋路径,先是放弃幻想,然后接受现实,接着适应苦难。这本质上和外形优越度关联不大,更多是一种时代心理的投射方式的转变。后两者代表的苦情脸,虽然没有白客的Beta那么典型,但本质上都是非主角的面孔,只不过更多几分情绪。
白客是Beta脸的极致版本,但不是唯一代表。张译、雷佳音这些责任感写在脸上、看着就会为难自己的演员,虽然不符合Beta男典型的“懦弱”设定,但他们同样肩负了情绪缓冲与现实代入的Beta功能位。观众在他们身上寻找的,依旧是现实的支撑感,而不是幻想的投射点。换句话说,Beta脸也有谱系:白客是“内敛型Beta”,张译是“苦相型Beta”,雷佳音是“人夫型Beta”。
但问题在于,观众的情绪周期远比行业预判要快,一旦进入下沉的螺旋,观众情绪耐受的临界值会变低,虽说你形象有亲和力,但出现太过频繁,也会审美透支。而且一旦身处低位太久,群众心理就会不自觉渴望有人能拯救自己和形势,小人物的无力感招人烦,最终这片情绪缓冲带变成反复提醒现实沉重之镜像,时代又会召唤alpha男和霸总回归。此处小鱼想给隔壁桃厂敲敲边鼓了,小人物虽好,也要看时代情绪。
人性,穿越经济周期
霸总是一种从未退去的潮流,区别只在于从前是传统霸总,最近几年流行非典型霸总,以及短剧中的土味霸总。
世纪初国剧从台剧《流星花园》舶来霸总后,这类角色一直在国产剧中稳定供应。从《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慕容云海,到鱼塘总裁封腾,再到《何以笙箫默》中的何以琛、应晖,霸总一直没有退场。
慕容云海、何以琛、应晖(图源:豆瓣)
即便前两年流行过“去霸总化”的潮流,但就像小鱼所分析的,beta男上桌但也一直没坐上主位,顶级beta如白客老师,依旧在给《年会不能停!》中给大鹏作配。相反,《我的人间烟火》魏大勋饰演的霸总孟宴臣,戏份远不如男主,却实现逆势热度压制,金丝眼镜西服装,经典霸总皮肤,到如今还在被回味追逐。
可见,霸总乃是人心所向,是当代女性掐不灭的生命之光、欲念之火,抖音70多岁的农村爹爹婆婆还在演何以琛、应晖的霸总名场面,什么“去霸总化”,别骗自己了。
除了霸总剧,小鱼发现最近热搜屠榜的《逆爱》这类BL剧的需求也十分坚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少女漫画的美少年之恋(Boys Love)题材,到亨利·詹金斯90年代研究《星际迷航》的同人文,以及现在依然隐秘流行的耽美文和BL剧,不论国情、年代如何,也不论制作水准高低,“同人女”群体的支持长尾且坚实,托举了一代代的顶流,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肖战、王一博、龚俊、朱一龙,以及最近在塌房和升咖间反复横跳的田栩宁。
肖战、王一博、龚俊、朱一龙(图源:豆瓣)
霸总和耽美类剧作本质上提供的是幻想类叙事,相对温和的逆周期剧种,则来自于年代剧和悬疑剧。
年代剧如《人世间》《小巷人家》《父辈的荣耀》《北上》等,每年市场都会有几部上线,至少稳定占领客厅观众。这类题材很难拍出什么新意,但靠扎实的叙事和温情的亲情、邻里情取胜。
在“不确定未来”的情绪背景下,可回望的过去是一种心理上的避难所。年代剧的牢固地位,依赖剧中刻画的亲情、友情和忠贞的爱情维系,既有对黄金时期的回望,也有一种集体主义的想象,二者叠加,构成一种社会秩序稳定的象征,在文化心理上完成与当下原子化社会的对抗。
悬疑剧同样是因深谙人性而长红,从鼻祖的爱伦·坡、阿加莎·克里斯蒂、希区·柯克,到拍了18多季的《犯罪心理》,再到国剧经典刑侦涉案的《重案六组》,以及如今略带尺度的《漂白》和生活流的《警察荣誉》,在悬疑剧里猎奇、探秘,窥视人性底色里的黑暗面,观众始终乐此不疲。
《警察荣誉》(图源:豆瓣)
另外,小鱼私以为国产悬疑剧本质上能一定程度恢复群众对秩序感的信念。虽然它们一般都以血腥、吓人的谜团开场,但最后一般都会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真凶总是会落网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在现实不少机制都是黑箱的情况下,悬疑剧暗藏的安定感,也能对冲慌乱情绪。
然而,并非所有在收缩期流行的剧都能穿越周期,在此就不一一点名了,但总体上多以低成本、低逻辑、高爽点为特征,这类剧没有稳定的内容供给结构,更多是当下注意力极度碎片化、心理耐受极度稀薄时,被市场迅速合成出来的“情绪填充物”。
情绪填充也没什么不好,但别过度供给,学下短剧类型、题材迭代的速度,别死磕“小人物叙事”这一个情绪出口,物极必反,大银幕、小荧屏上充斥着雷佳音、张译这样的面孔时,反而让人觉得更压抑。
*本文图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改
运营|CCC
校对|刺梨
今日互动:你怎么看小人物面孔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