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民间故事:柳河村寡妇雪天救 “死驴”,遭地主嘲讽,三年后驴驮出一筐银元惊全村

老话常说 “行善积德是傻事,不如精明顾自身”,可柳河村的李桂兰,偏用一桩 “傻事” 撞破了这话的虚头 —— 她寒冬里救了

老话常说 “行善积德是傻事,不如精明顾自身”,可柳河村的李桂兰,偏用一桩 “傻事” 撞破了这话的虚头 —— 她寒冬里救了头快断气的病驴,旁人都笑她穷疯了,到头来,这驴却给她驮来了一辈子花不完的富贵。这事要从七年前那场没头没尾的大雪说起。

那年冬天冷得邪乎,柳河结的冰能跑马车,田埂上的雪没到膝盖,像给村子裹了层厚棉袄。李桂兰裹着打满补丁的棉袄,挎着半筐冻硬的红薯往家走 —— 她男人王强前年去山上拉柴,被滚石砸中没了,就剩她守着半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红薯就是她一天的口粮。

快到村口老磨坊时,她听见雪地里有 “哼哼” 的动静,细听像牲口的喘气声。扒开齐腰的雪一看,竟是头驴:浑身的毛纠结成坨,沾着雪和泥,瘦得肋骨根根分明,肚子瘪得贴了脊梁,一只后腿还肿着,看样子是被人弃了的病驴。

桂兰蹲下来,伸手碰了碰驴的耳朵,冰凉,只剩一口气吊着了。这时身后传来王婶的声音,她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手里拎着块冻肉,见桂兰对着头病驴发呆,赶紧劝:“桂兰啊,快别瞅了!这驴准是前儿刘地主家扔的,听说得了‘软骨病’,站都站不起来,你把它弄回去,不是给自己添累赘吗?你那点红薯,自己都不够吃!”

桂兰没应声,只是解开棉袄,把驴的头往自己怀里拢了拢 —— 她怀里还揣着个温乎的玉米饼,是昨天村学的先生看她可怜,偷偷塞给她的。她把饼掰成碎末,就着自己哈的热气,一点点往驴嘴里送。驴像是有知觉,眼皮动了动,慢慢咽了两口。

“婶,它还活着呢,总不能看着它冻饿而死。” 桂兰的声音有点哑,她男人在时,家里也养过一头驴,拉磨、耕地都勤快,后来老得走不动了,男人还特意给它搭了暖棚,直到它寿终正寝。

王婶叹了口气,知道劝不动她,只好帮着把驴往桂兰家挪。那驴重得很,两人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半个时辰,才把驴扶进桂兰家的小柴房。桂兰又烧了锅热水,兑成温水给驴擦身子,还把自己仅有的一床旧棉絮铺在驴身下,“你先歇着,明天我去山上给你找干草。”

这话被路过的刘地主听了去。刘地主是村里最有钱的,家里有十几亩地,还有两头壮驴,见桂兰救了头病驴,站在门口撇着嘴笑:“李桂兰,我看你是守寡守糊涂了!这驴连站都站不起来,你养它不如养只鸡,还能下两个蛋!别到时候驴死了,你自己也冻饿而死!”

桂兰没理他,只是把门关上了。她知道刘地主的心思 —— 前年她男人刚没,刘地主就想低价买她的半亩田,被她拒绝了,这会儿见她做 “傻事”,正等着看她笑话呢。

接下来的日子,桂兰更忙了。天不亮就背着筐去山上挖干草,雪地里不好走,她摔了好几跤,膝盖青一块紫一块;家里的红薯吃完了,她就去河里凿冰捞鱼,煮了鱼汤给驴喝 —— 她听说鱼汤能补身子,自己却只喝些鱼汤泡馍;驴的后腿肿得厉害,她就去请教村里的老兽医,兽医说要敷草药,她就每天顶着寒风去后山采,手指冻得裂了口子,渗出血珠,她就用嘴哈口气,接着采。

村里有人说她 “疯了”,有人说她 “想男人想糊涂了,把驴当念想”,桂兰都不在意。她每天晚上给驴刷毛时,都会念叨两句:“驴啊驴,你快点好起来,等开春了,咱们一起去田里耕地,我男人要是在,准能喜欢你。”

那驴像是听懂了,每次桂兰念叨时,都会用头轻轻蹭她的手,有时候还会把她放在旁边的锄头叼到门口 —— 像是在帮她干活。

春去秋来,地里的麦子收了三茬,桂兰的驴也渐渐好了起来。它不再是那头瘦得只剩骨头的病驴,浑身的黑毛变得油亮,像缎子一样,拉磨时不用人赶,自己就能走得稳;桂兰去田里干活,它就跟在后面,要是桂兰累了,它就会停下来,让桂兰靠在它身上歇会儿。

刘地主见了,又动了心思。他揣着两块银元找上门:“桂兰,你这驴养得不错,我给你两块银元,你把它卖给我,我还不跟你要那半亩田了,怎么样?”

桂兰摇了摇头:“刘老爷,这驴不是用来卖的,它是我的伴儿。”

刘地主脸一沉:“给脸不要脸!你以为这驴能帮你一辈子?迟早还是我的!” 说完甩袖走了。

转眼到了第四年的春天,柳河村下了场春雨,地里的庄稼长得绿油油的。这天早上,桂兰正要去田里干活,那驴突然变得焦躁起来,用头把她往门外拱,还对着后山的方向长嘶了两声。

“驴,你怎么了?” 桂兰纳闷,她从没见驴这么焦躁过。

驴见她不动,就叼着她的衣角,往后山走。桂兰只好跟着它,心里犯嘀咕:后山有什么呢?她男人在时,常去后山砍柴,可自从男人没了,她就没去过了。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驴在一棵老柿树下停了下来。这棵老柿树有上百年了,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桂兰小时候还在这儿摘过柿子。驴用蹄子在树下刨了刨,接着抬头看着桂兰,又长嘶了一声。

桂兰心里一动,回家拿了把锄头,在驴刨过的地方挖了起来。挖了没一会儿,锄头碰到了硬东西,她赶紧放慢动作,扒开泥土一看,竟是个木箱子!

打开箱子的瞬间,桂兰惊呆了 —— 里面装满了银元,还有几锭金子,闪着光。箱子里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吾乃山西商人,昔年避祸于此,埋此财物,盼遇善人,付之。”

原来这是以前一个商人埋的财物,不知怎么,被驴找到了。

桂兰拿着银元,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她想起这四年里,她对驴的照顾,想起村民的嘲笑,想起刘地主的嘲讽,心里又酸又暖 —— 她没白救这驴,也没白做那些 “傻事”。

消息很快传遍了柳河村。刘地主听说了,肠子都悔青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当初看不起的病驴,竟然给桂兰驮来了这么多富贵。村民们也改口了,都说桂兰是 “好人有好报”,以前嘲笑她的人,现在都主动来帮她干活。

桂兰没把钱自己藏起来。她用一部分银元修了村里的桥 —— 以前那桥是木桥,一到下雨天就漏水,好多人都摔过;她还给村学买了书本和桌椅,让村里的孩子能好好读书;她还帮村里的贫困户买了种子和农具,让他们能好好种地。

村里人为了感谢她,在村口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善念如灯,照亮人心;善行如泉,滋养万物。”

后来,每年春天,那棵老柿树下都会长出新的野菜,村民们说,那是驴给桂兰的回报;每逢过年,桂兰家的门口都会有匿名送来的年货,有时候是熏肉,有时候是新棉袄,村民们说,那是被桂兰帮助过的人,在感谢她。

有人问桂兰:“你当初救驴的时候,想到会有今天吗?”

桂兰笑着摇了摇头:“我没想过要什么回报,只是觉得万物都有命,能救一把是一把。没想到,这善念,倒给我带来了这么多好福气。”

如今,柳河村的人都记得桂兰和驴的故事,老人们常给孩子讲:“做人啊,别太精明,多存点善念,多做点善事,说不定哪天,好运就会找上门来。” 而那匹驴,也一直陪着桂兰,直到它寿终正寝 —— 桂兰给它搭了个暖棚,就像她男人当年给家里的驴搭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