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成功不要往外求,解决了内心问题,成功只是副产品,你走对了吗?

如今物质条件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能比拟的,人类生活环境的舒适度与日俱增,便利的交通与便捷的交易体系,让我们享受着巨大的科技

如今物质条件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能比拟的,人类生活环境的舒适度与日俱增,便利的交通与便捷的交易体系,让我们享受着巨大的科技红利。

按照这样的发展,未来人类的头颅将日益变大,四肢逐渐变小,跟影视作品中的外星人如出一辙。

这样的塑造,也并非是空穴来风,仔细琢磨,在生活运用场景之中,大脑参与度是极高的,哪怕是纯体力劳动者,并非是写字楼里的知识产出者,他们的用脑率也相差不大。

因为我们都是被欲望裹挟的一代,当你把脑子全用在工作上还好,比如程序员,所有精力可能都在代码上,可是体力劳动者也没少用脑。

今天家里有什么必须要交出的钱,明天谁生病了,医院的款项还没交,这些思维活动可不比纯粹的脑力工作者轻松。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简单点说就是内耗。

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内耗就是后台运行的垃圾程度,如果硬件中的显卡不够给力,就会因为功耗超能而罢机。

我们出厂即定型的身体,是如同电脑硬件,若是在面世之前就没能安装高端配置,运行大模型时就会如同小马拉大车,你不会还在妄想面包车有法拉利的动力吧。

如果把他们放在一个起跑线上,以相同的要求来定义提速快慢,这不是扯淡吗。

不要笑,说的就是在座的各位,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现实之中,上学的时候,你认为付出殚精竭虑的行动才拿下年级第一的学生,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努力,全是天赋使然。

若不幸家中的孩子考了班级倒数,把他与前者相互比较,你觉得有参考价值吗。

总而言之,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营造的思维陷阱里,却想悟透生死大道,实则却是在与自我的战争中油尽灯枯,造成我们脑袋越来越大的进化,不只是因为对知识的索取和运用,还有就是上面我所要说的内耗。

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思想。

这部分对生活的补益是以曲线救国的形式反哺生活的,看似精心思索想对生活完全把控,其实过多的思考完全没卵用。

动物就没有内耗,自己的狗子不会因为食物掉在地上还犹豫干不干净,甚至饿的时候,吃自己的排泄物也照样不在话下。

这种生存机制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而人类自从皮质觉醒后,也不知道是属于进步还是后退,科技上发生翻天覆地的革新,可就在方寸之间的心中,却有着巨大的倒退,这可能就是有得必有失吧。

好了废话不多说,今天想要讲的主题是,钝感力是回归大道的唯一途径。

从宏观上来看,能把握人性细微之处的畅销书作家,也有其必可不少的钝感力,比如对时间的感知,对除了写作以外的所有干扰因素屏蔽,对外在压力的释放。

比如现在比较火的《乖,摸摸头》的作者大冰,写作时语言细腻,让人瞬时深入其中,可在写作之外,他却又有钢筋铁骨般的意志力,独自驱车往返川藏线多次,在刚离开主持人工作走投无路之下还能静下来心来创造,真是细腻之中充满了钝感。

上文开头模拟了内耗的本质在于不平等的对比,现在抖音短视频平台的泛滥,富豪之家的生活袒露在人们面前。

平常人这辈子都不可能接触到的以亿为单位的财富,成为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这些都是内耗的本质,天生能力强,包括背后资源的支持,思考一些做大做强的想法还情有可原,一个不工作三餐都要出问题的人,却还总奢望自己一路高歌猛进,敲响纳斯达克,你不内耗谁内耗。相反现在可以获得成功的平凡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钝感力,不会因为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而揣摩一整天。

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色就内心翻涌,当下快节奏的时代,若总把心停留在过去,必将拿不到辉煌的未来。

内向高敏感的人哪怕市面上所有的书来描写他们的优势,也无法抹除现实给他们设置的门槛,之所以有问题所以才会有大部分教他们上岸的鸡汤文学。

你看看市面上有几本是教外向人变得敏感,保持内向的书。

几乎没有,人人都想要完美,而内向恰巧是需要摈弃的部分,人毕竟是群体动物,不能很好融入族群的另类会被大自然淘汰,自杀也算是基因的自我毁灭,腾出更多资源来帮助能适应这个世界的人,给他们提供生态位。

如果我们哪位不幸成为内向高敏的人一定要认清哪些是我们可以做的,哪些是没必要去做的。

首先排除的一个工作就是销售,这个行业非强大纯感力都不可以操控之。

可以想象下,只要工作就面临一大堆关于人际关系上的琐事,你需要阿谀奉承,拍马逢迎,八面玲珑,内向人的外在表现力为零,内心戏却是拉满的,请问这种来自现实与内心的两面拉扯,让一个人侧底崩溃只是早晚的事。

文章的开头以出厂硬件来说明钝感力是天生的,主要强调的就是人和人之间天差地别,不要盲目追求,一个人能最早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就能越早接近相对的成功。

否则都是在退步,不要总是希望自己变成外向的人,更不要拿自己与其对比,一定要在适合的领域深耕下去,开枝散叶是早晚的事,若走错了赛道,每一步就是在往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