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泰顺光伏板下的“阳光红利”,150兆瓦光伏项目增添绿色动能​

2025年9月27日,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安徽电建二公司”)EPC总承包的浙江泰顺15

2025年9月27日,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安徽电建二公司”)EPC总承包的浙江泰顺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下辖4个乡镇的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150兆瓦,占地面积约201.2公顷,将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压站,架空线路长约65.65公里。

项目采用“农光互补”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红豆杉等农作物,实现一地两用。据悉,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1.6亿千瓦时,为地方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增添绿色新引擎。

光伏板上绿色发电,板下种植红豆杉,一片土地双重收获,泰顺的群山之间正绘就着一幅绿色发展的新画卷。

01 项目规划与特色

泰顺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宏大,总占地面积约201.2公顷(约5000亩),分布于泰顺县下辖的4个乡镇。项目计划装设590Wp及以上容量的单晶硅光伏组件,整个工程共分47个光伏子方阵。

作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压站和一幢钢筋砼结构生活楼,以满足电力输送和运营管理需求。

施工范围广泛涵盖升压站建筑安装、光伏场区基础及道路施工、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逆变器及箱变安装,以及监控设备及线路工程、设备接地、调试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

该项目最大的亮点是采用“光伏+生态”模式,将绿色新能源与绿色种植有机结合。项目建成后,将实行“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红豆杉、三叶青等作物”的运作方式,实现一地两用的复合收益模式。

这种农光互补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02 农光互补的技术创新与价值

农光互补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农业发展模式,在泰顺光伏项目中的应用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基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此前,农光互补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曾面临挑战,因为光伏板采用固定支架光伏阵列会产生固定阴影区,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改变种植结构。

安徽电建二公司通过技术改进,解决了这一难题。类似项目中的创新实践表明,通过采用“平单轴光伏支架+透散射板间隔组合补光”技术,可以实现在不影响发电的同时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的阳光。

在陕西礼泉县的试验项目中,这种创新技术甚至实现了小麦增产0.4%至4.5%的“农光兼得”成效。

泰顺项目提出的“光伏+生态”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红豆杉等农作物,实现了绿色新能源和绿色种植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促进了节能减排和地方经济发展。

类似项目的数据显示,这种农光互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约2.7亿度,年节约标准煤约9万吨,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03 建设方实力与项目意义

安徽电建二公司作为该项目EPC总承包方,实力雄厚。公司成立于1952年,是拥有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工程设计电力行业甲级等资质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

经过70多年发展,公司业务覆盖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10多个国家,共承建了国内外电站主体工程274台,总装机容量达到13564.6万千瓦。

在新能源领域,安徽电建二公司具有丰富经验,业务覆盖屋面光伏、盐光互补、渔光互补、农光互补、药光互补、光伏治沙等多种模式。公司以EPC/PC/EPC+O等模式承建了200余座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超16GW。

泰顺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1.6亿千瓦时,将有效缓解地区用电压力,优化能源结构。

浙江泰顺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作为一项集绿色能源、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体现了“光伏+生态”模式的创新价值。项目建成后,不仅可提供清洁电力,还能通过板下种植促进农业生产,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安徽电建二公司凭借其丰富的工程经验和专业技术,为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一项目的开工,标志着泰顺县在推动能源转型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为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