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社会主义”,并不是“终极目标”;社会主义是个“过渡时期”,“共产主义”才是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是介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应该做些什么呢?
不是“阶级斗争为纲”、大搞“政治运动”,而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经济决定政治”,当经济水平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程度,人类社会自然而然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所以,大力发展经济、想方设法让经济大发展,就是社会主义最好的“政策”,超过了一切“大革命”。
共产主义是什么?就是经济发达、社会先进、人们都过得十分富足等等。怎样实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发展经济。
怎样“发展经济”?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怎样“解放、发展生产力”?首先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而不是搞“阶级斗争”。
其次,是主观上认识到要“发展经济”,如果老是想着稳定、打击等等;如此,经济怎么会发展、进步。
再次,就是把那些束缚经济发展的各类“禁令”,都通通解除、让“冰层断裂”。
一切都围绕“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把经济的发展、振兴,放在首位、重中之重。
经济发展了,就是最大的成绩、政绩;甚至,其它一些由此引发的负面问题,也可以暂时搁置一下。
因为经济发展了、进步了,就是离共产主义越来越近;只要共产主义能实现,在行进过程中的一点小插曲、小浪花算得了什么。
社会主义时期,不是“突出政治”、也不是强化“党务”,这些,也是重要的、需要的;但是,最主要的是“经济”。
把生产力解放出来、把生产力发展起来;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力大发展、大提高,生产关系就自然而然也相应地“先进”了。
如果生产力足够先进,到了共产主义的水平;那么,不用一枪一弹、也不用爆发革命,整个人类社会,就自己进入共产主义了。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济原因”是什么?就是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太落后了。因为他们的经济水平,还没有到了社会主义的水平,就算在政治上“加强、强化”,可是,最后在政治上发生剧变,社会主义还要垮台。
如果苏联、东欧的经济水平,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程度,哪怕任由人们“造反”,社会主义也不会垮台。
苏联、东欧当年的社会主义胜利,是政治上、社会主义胜利了;经济上、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的水平。
面对此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就应该好好发展经济,让经济水平到了社会主义的程度。只可惜,苏联、东欧是这样做的吗?不是;所以,其社会主义注定要倒台。
中国也一样;但中国的社会主义仍“屹立不倒”,就是因为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了。
但是,现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了吗?没有。所以,仍需要“继续前进”、“继续发展经济”,直到经济到了共产主义的水平。那时,在政治上、无意中就实现共产主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