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面前耍大刀,老祖面前玩阳谋。印度对我们有想法,玩起了小心思。眼看着我国逐步放宽入境政策,240 小时过境免签等便利措施,吸引了全球众多游客来华,印度也提出希望与我国互免签证的设想,但这个诉求没有被采纳。事实上,我国对免签国家的设定,始终基于多重现实因素综合考量,以及潜在的管理风险。
之前,印度就想重启对我国冈仁波齐的朝圣,但是因为没有免签政策,所以没有办法实现。而且,印度游客的素质我们也略知一二。在上海旅游期间,有印度游客把垃圾直接扔到了黄浦江里,在敦煌莫高窟,有印度游客无视文物保护规定,直接用手触摸千年壁画,在杭州西湖景区,曾出现印度游客逃票进入园区的情况。
这些不文明行为并不是个例。从旅游管理部门的反馈来看,一些印度游客在景区内还存在随意插队、大声喧哗等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
这个素质,如果真的对印度开放免签,可能我们也能看到随地大小方便的印度人了。而且以印度人的个性,来到中国,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比自己国家生活环境、经济条件都好太多。就可能不愿意回去了,就像现在的加拿大,本地人反而成了弱势群体。甚至倒反天罡、鸠占鹊巢,竟然要求加拿大人滚出加拿大。藏南地区已经有了不少印度非法移民,免签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人员跨境流动的门槛大幅降低,如果对印度开放免签,可能会增加边境管控的难度,难以有效防范非法移民、跨境犯罪等潜在风险。
我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国游客来华。从240小时过境免签到各类旅游便利措施的推出,都体现了我国推动国际旅游交流的积极态度。但所有的开放举措都有明确的前提,尊重中国的法律规范与文明准则。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印度游客,也适用于所有来华人员。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旅游不仅是经济交流的纽带,更是文明对话的桥梁,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旅游合作的长期健康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