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向太又聊起港圈的老故事,谈到2004年圣诞节,向太和李连杰两家人结伴去马尔代夫度假。当时,向太还特意给李连杰一家订了总统套房,推开窗就能看到整片大海,李连杰一家刚到就忍不住夸“这地方跟天堂一样”。谁也没料到,这份“天堂”般的快乐只持续了半天。当时向太正陪着儿子在礼品店挑贝壳纪念品,李连杰带着女儿在海边等香蕉船,沙滩上满是游客的笑声,可突然之间,海水就变了脸。
第一波海浪涌上来时,大家还以为是普通涨潮,有人被溅湿了衣服还笑着调侃,直到第三波海浪像一堵墙似的砸过来,桌椅、遮阳伞被卷得满天飞,才有人反应过来“是海啸”。混乱里,向太看到李连杰死死抱着海边的柱子,海浪裹着家具砸在他脚背上,他疼得脸都白了也不敢松手,后来才知道他不会游泳,那时候满脑子就想着抓稳保命。这就是2004年印尼海啸,一场让几十万人丧命的巨大灾难。这场海啸从此改变了李连杰,让他在获救之后,发起成立公益基金以帮助更多的人。这场海啸留下的,除了刻骨铭心的生死经历,大概还有“好好活着”的念想,毕竟在灾难面前,总统套房和普通房间没区别,功夫巨星和普遍民众也没区别,能平平安安,才是最实在的。
命运是什么?我想,它绝非古典悲剧里那般棱角分明,带着神谕的庄严与冷酷。不,它更大,大到无形无状,像秋雨绵绵的季节,此刻屋外这充斥天地、无所不在的湿气,你摸不着它具体的形状,却浑身的骨节都已预感到了那砭入肌理的酸痛。它太大了,大到我们踮起脚尖,望见的也只是它衣袍的一角,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飘拂。它又那样狡猾,狡猾到你感知不到它迫近的步骤。它或许就藏在那片刻的风平浪静里,藏在你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刹那。它狡猾得像一丝游走于皮肤上的凉意,你刚要凝神去捕捉,它已混同于温热的体温,再也寻不见踪迹。
我们只道日子会这般平铺直叙地过下去,如门前那条小河,水波不兴地流向渺远的、我们以为必定是光明的去处。然而,命运的洪水,是从意想不到的缝隙里、在意想不到的时刻,突然漫上来的。洪水吞没一切,当它来临的时候,又是如此汹涌惊险。任何人都难以逃脱。我们总觉得有些人是可以逃脱的。在历史的洪水面前,他们在祖辈依水而居的土地上,是最有经验、最有阅历的人,他们懂得看云识天气,懂得水位的每一次微妙涨落。凭着这份经验与周详,是不是就能在这命运的洪流里,觅得一处小小的沙洲,暂且安身呢?
不!什么是命运的洪水,那是决绝的倾泻,天河的崩塌。世界顷刻间被一片无休无止的、震耳欲聋的哗啦声所统治。窗外,不再是熟悉的街景,而是一片移动的、浑浊的灰幕。水,从四面八方涌来,不再是流淌,是匍匐着、蠕动着、上涨着的活物。它悄无声息地漫过门槛,带着一种不容分说的凉意,淹没所有人的脚踝。所有加固的门槛,预备的沙袋,甚至一身飞檐走壁的功夫,在这样不讲道理的、一视同仁的上涨面前,都成了孩童的积木,顷刻瓦解。
越是相信自己能够对抗一切的人,越是在命运的决堤最终到来时,满身只有一种极深极深的疲惫,一种所有精密计算被一拳捣毁后的虚空。因为,命运的洪水,不仅要吞没他的屋舍和粮仓,而且首先冲垮的,是他内心那道赖以立足的堤坝。我们以为备好了舟楫,藏好了火种,便能与命运一搏。殊不知,那洪水真正的威力,并非在于它滔天的声势,而在于它那嘲弄般的、无孔不入的渗透力。它能漫过你最高的堤防,更能悄无声息地,从内部,泡烂你那颗最为珍贵的、期盼春天的种子。向太爆料说海啸时,李连杰不顾妻儿,独自逃生。酒店后来给每个人发了救生圈,可李连杰的小女儿还不到两岁,救生圈根本套不住,按理说该先想着孩子,可李连杰却自己套了两个救生圈。我从这逃生细节里看到的,分明是一个人的彻底崩溃啊!
命运的洪水,当它到来时,那可不是小河涨水,而是整个天穹都塌陷了下来,化作一片无边无涯的、黄浊的汪洋。只见昔日熟悉的田垄、道路、房舍,都成了水底模糊的暗影。水是那样地湍急,打着令人心悸的旋涡,卷着破碎的家具、挣扎的牲畜,还有……还有许多已不再动弹的、穿着我们熟悉衣衫的人。那水声,不再是温柔的潺潺,而是成千上万头野兽混合在一起的、低沉的咆哮,震得人脚底发麻。什么个人的才智,什么家族的远见,在这纯粹的物质性的、毁灭性的力量面前,都成了孩童堆起的沙堡,一个浪头,便抹得平平整整。
就像那两年很流行的一句话:历史的尘埃落到每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大山。在历史的洪水面前,它才不管你准备了多少干粮,穿上了多么厚的棉衣,它只是沉默地、缓缓地压将下来,环顾四周,只见茫茫的一片浑沌,而那浑沌,正坚决地,要将你吞没。那么,人能做什么呢?
或许,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我们无法让洪水改道,也无法命令春天提前。我们都是懵懂的、渺小的,就像水边草丛里那些不知名的虫豸,只顾着在晨露里振着薄薄的翅,哪里晓得天上正堆叠着铅灰的云。正因为一切如此不牢固,就像走在摇晃的石阶上、陷足的沙地中,命运总在轻轻颤抖,才让我们时刻心怀谦卑和感恩。要警惕命运,但不意味着日子就不过了。给每一座山取一个名字,把幸福一把一把撒向旁人,在自己的方寸之地,做一个诚实而善良的人,像蚂蚁一样,勤恳地搬运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食粮与尊严,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明天,明天仍要听季节的风轻轻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