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培养的CEO们在美国当家作主、本土却烂泥扶不上墙、这是谁的胜利?
印度现在很闹心。国家内政外交一团糟,基础设施差,地方矛盾多,可有意思的是,在美国的大公司里,印度人却混得很不错。微软、谷歌、星巴克这些大企业的掌门人里,有不少都是印度裔。光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就有六十多个CEO是印度人。这种奇怪的情况背后,藏着不少故事。
说起印度,当下有这么多高管,得从他们自家的教育体系讲起,1947年独立之后,印度想要发展工业,可碰到大难题。
国家太大了,光是语言就有上千种,宗教也很复杂,工人和管理层交流有困难,
比如有个钢厂,是德国人帮忙建的,可因为内部矛盾老是停工,到九十年代,产量才是中国的四分之一,
这种情况下,印度人觉得传统管理方式不好使,得学习现代管理,
于是1949年,印度政府开了第一家管理学院。
一开始没效果,直到美国福特基金会参与进来,从1959年开始,他们派专家去印度建管理学校,教材都是美国的,老师也是从欧美请的。
到1961年,印度有了两所管理学院,之后越来越多,
这些学校所传授的通通是美式管理,着重的是市场、品牌这类标准化的玩意儿,
学生毕业不是留在印度,大部分都去美国工作了。
印度精英为何往外跑?很简单钱多且机会好,七十年代,印度管理学院毕业生中仅有5%留在国内,美国公司工资高、工作环境佳,更关键的是印度人英语好且能快速适应美式管理,例如2006年百事可乐聘用的印度管理学院毕业的努伊担任CEO,她任职十二年,公司业务还有所增长。
可最近美国开始反弹了。特朗普的支持者们觉得印度人占了太多职位,说这是对美国利益的侵蚀。有印度官员在社交平台说美国人懒,结果引发更大争议。线下出现歧视标语,线上传负面消息,连副总统哈里斯的印度血统也被扯进去了。马斯克接管推特后第一件事就是炒了印度裔CEO,星巴克、波音也有印度CEO下课。
这些事情的背后实则是文化冲突,印度高管尽管能够采用美式管理方法,不过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美国人不同,印度人自小在复杂环境中成长,适应能力强且沟通能力佳,可是在美国人眼中或许太强势了,例如推特前CEO被解雇,内部称他太印度式了,做决策时老是想着家乡那一套。
中国的发展道路跟别的地方差别挺大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里有一百多家是中国公司,好多首席执行官都是在本地培养起来的,他们在自己国家的市场里使劲儿干,一边应对和解决好多复杂的问题,一边还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就像高铁建设吧,得协调好各种方言,把不同地区之间的矛盾给处理好等等,这些东西在印度的管理课程里可学不到。
现在印度每年有三万人去做管理工作,可本国企业高层才二千八百人,管理人才不够用,世界银行排名显示,印度制度复杂度在全球排倒数,那些在国外当CEO的人,对印度自己工厂停工、基建落后的事没起啥作用。
印度这些年花大力气培养人才,结果大部分人都去国外了,有人说这是全球化的好处,但印度自己却成了受损失的一方,现在美国开始排斥印度人,印度国内还治理不好,这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