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用忠诚与热爱书写无悔人生:长津湖战役老兵曹天眷10月5日安详辞世,享年102岁

文丨钱金生2025年10月5日,抗美援朝老兵、长津湖战役二等功臣曹天眷同志安详辞世,享年102岁。这位曾在冰雪战场浴血的

文丨钱金生

2025年10月5日,抗美援朝老兵、长津湖战役二等功臣曹天眷同志安详辞世,享年102岁。这位曾在冰雪战场浴血的英雄,以热血护家国,以忠诚铸丰碑,将一生谱成了一曲深沉而壮美的生命赞歌。

1924年2月1日,曹天眷生于浙江建德市寿昌镇的普通农家。虽家境贫寒,却早早在心底埋下报国的种子,始终盼着能为国家尽一份力。解放后,他率先投身土改工作,以青年之热忱践行社会责任;1950年,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祖国召唤在前,他毅然放下手中的事,告别妻儿,穿上军装,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7军特务团高机连战士,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异国战场。

那片浸着冰雪与炮火的长津湖,成了他此生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战役打响时,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里,他与战友身着单薄棉衣,在雪地中潜伏整整六个昼夜。“战友们的耳朵冻得发黑,一碰就掉,却已感觉不到疼痛”——多年后再忆这段岁月,曹老眼中仍噙着热泪。为突破敌军封锁,他们昼伏夜行、踏雪疾奔;没有运输工具,便靠双脚负重赶路,提前三天抵达前线时,战士们的双脚早已布满冻疮,却凭着钢铁意志直面枪林弹雨。面对装备悬殊的敌人,曹天眷与战友们以“昼守夜攻”的灵活战术,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长城。此役,他荣立个人二等功,所在连队亦荣获集体一等功。

1955年,曹天眷褪去戎装,回到建德故里,在当地供销社默默耕耘。物资紧缺的年代,手握物资回收权限的他,始终守着一句朴素信条:“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绝不能忘本。”面对诱惑,他坚持集体决策;亲友上门请托,他始终秉公办事。即便后来妻子患病、儿子下岗,生活陷入困境,他也从未向组织提过一句特殊要求,将军人的初心深深刻进了平凡日常。

退休后,他转身成了一名“红色讲解员”,一次次走进学校、社区,把战场记忆化作信仰火种,讲给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听。而他的赫赫战功,却被悄悄藏了数十年——直到2010年一次搬家,家人才偶然发现这份尘封的荣耀。202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颁发,这位埋名半生的老英雄,终于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2024年夏日的一幕,至今动人:《雷锋》杂志“强军号”专刊以三个整版篇幅,图文并茂刊发《长津湖战役老兵曹天眷的家国情怀》。时年101岁的曹天眷,手持放大镜逐字逐句品读,双手微微颤抖,眼中泪光闪烁,动情道出:“能为祖国打仗,能见证祖国强盛,是我此生最大的光荣!”他总谦逊地说自己只是“千万普通一兵”,却始终感念着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感念媒体传递正能量的担当——这份跨越世纪的军民鱼水情,正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的鲜活延续。

在子女心中,曹天眷是严父,更是照亮人生的灯塔。他常教子女:“做人要像松柏一般正直,如大地一样踏实。”当小女儿选择军人作为伴侣时,他欣慰不已:“军人的肩头是家国,心里是责任,这样的婚姻最珍贵。”2023年百岁寿辰,他婉拒了摆宴的提议,却在观看家人为他制作的纪录片《光荣的岁月》时,露出了宁静而深远的笑容——于他而言,功名早已淡如云烟,唯有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从未褪色。

英雄虽逝,精神长存。曹天眷如长津湖的风雪红梅,在酷寒中绽放不屈的华彩;他更如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巍然矗立在人民心中。这位百岁老兵用一生证明:真正的英雄,既能在战场上无畏冲锋,亦能在平凡岁月里坚守初心。而他用一生践行的忠诚与热爱,终将化作不灭的火种,继续照亮无数后来者的征途。

☆ 本文作者简介:钱金生,高级政工师,曾在《解放军报》《厦门日报》等全国报刊发表数百篇,多次荣获军事学术论文奖,并参与编撰《古今中外军队管理》等著作。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