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为什么皇帝还要成立内库、内务府之类的搞钱机构?

这是当代人对封建帝制最大的误解,他们认为皇帝是天子,是全天下的君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全天下的财富都是皇帝的私产,他可以

这是当代人对封建帝制最大的误解,他们认为皇帝是天子,是全天下的君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全天下的财富都是皇帝的私产,他可以任意取用。

实际情况是,皇帝只是名义上的天子,他的行动受到很多限制,并不能为所欲为,他也不是随意取用天下财富。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开始探索大一统帝国的治理模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皇宫与相府分立的治理体系。

皇帝作为国家元首,并不实际参与治国,治国还是委托给了以丞相为政府首脑的丞相府,皇帝只是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丞相具有任免官吏、行政管理、赋税征收、司法判决等一切重大事项。

相应的,丞相府征收上来的田赋、人头税、商业税,以及盐铁等专营收入,都属于国家财富,收入国库,由丞相府负责支配,主要用于官员俸禄的发放、军费开支、国家工程建设、赈灾救灾等,这些收入均不属于皇帝,皇帝无权支配。

对于皇帝能支配的收入,进行了特殊安排,皇帝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山林河流湖泊的税收、皇庄的收入、矿税,以及地方官员、藩王和附属国的进贡,后来还有皇宫专营的手工业及商业收入,比如明清两朝的苏州织造和江宁织造。这些收入都是皇帝的私产,收入皇帝的内库,皇帝可以自由支配。

如果皇帝内库的收入不够花,想从国库支取,那很抱歉,恕难从命,丞相府会拒绝皇帝的要求。

国库和内库必须严格界定,只有这样才能约束皇帝的胡作非为,这个规定一直受历代遵守。

秦汉时,由丞相府属下的大司农管理国库收入,由少府管理皇室收入,隋唐是户部管理国库收入,内侍省管理皇室收入,到了宋元,国库收入由三司和户部共同管理,皇室收入则变成了内藏库管理,明清时代,国库收入由户部管理,皇室收入明朝是内承运库,清朝则是大名鼎鼎的内务府。

从秦朝至清朝,历代皇帝基本上都遵守国库和内库分开管理的原则,大多数明君都不会越界,但这个原则只是约束君子,不约束小人,很多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会染指国库的收入。万历皇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贪财皇帝,他不但设置矿税使,从全国各地搜刮钱财充实内库,还把本该属于国库收入的部分田赋搜刮进内库。

把国库和内库分开其实是古人一个十分聪明的做法,这也是限制皇权的一个手段,一个庞大的帝国绝不能由一人说了算,而应该由一个群体说了算。

除了在机构设置和制度设置上限制皇权外,经济的分开也限制了巍巍皇权。如果全天下的收入皇帝可以随意支配,那这个国家迟早要乱套,按照人性自私的原则,进了皇帝腰包的钱,他根本不舍得拿出来给官僚发工资,给军人开军饷,更不舍得救治灾民。

只有公私分开,用规则和制度约束住皇帝的私欲,这个王朝才有希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实际执行起来,远不是这么笼统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