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老,为了让人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政府制定了社交政策,年满60周岁以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只是这养老金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农村老人养老金普遍在100元至300元之间,而城市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却高的离谱,普遍在300元-10000元之间,甚至部分效益好的单位的高职季级别退休老人养老金在10000元以上。这近乎100倍的差距,让人惊讶!
那这100倍的差距是怎么来的呢?是国家太偏心吗?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我们国家的养老金一种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主要面向的是城镇人口,这些人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内人员等。另一种就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种养老保险主要面向的是农村户口人员。
这两种保险,对参保人员来说只能二选其一。一般来说,城镇职工都会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种保险一般是个人缴纳一部分,企业负担一部分,工人缴费期间大概每月会支付数百元的保险费。
而农村受收入条件影响,一般都是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年付制,大概每年最低需要缴费250元,当然也可以选择多缴费,有250元、350元、450元等多个缴费额度。以后的养老金也是相应的多交多得。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实际上和自己年轻的时候的缴费水平高低是正相关关系。
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养老金的目的,养老金制度出台的目的是为了让百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不是老有所奢!
在老百姓普遍月薪3000的大背景下,那些动辄七八千,甚至过万的养老金,是对年轻打工人的背刺:我辛辛苦苦赚钱,就是为了养活别人,我累死累活,挣三千,他们每天遛鸟跳广场舞就能退休金过万,时代的红利已经让人吃完了,还有什么希望,躺平吧!
而对农村老人来说,每个月一两百的养老金也不够他们生活。相比于城市老人六十岁以后就可以开启遛鸟跳广场舞的生活,农村老人就太难了,许多人六七十岁了不仅要下田种地,还要找份保安、保洁的兼职,不然就会被家里人嫌弃不挣钱、吃干饭。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下行,保安、保洁这样的活儿也不好找了。有一些失去经济来源、子女也不孝顺的老人,甚至选择了自戕,没有办法,现实逼迫。
一边是退休金过万的老有所奢,一边是养老金过低老无所养,实在让人唏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落后,为此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实施城市化战略,实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我们在工业化初始阶段,要求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但是在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工业必须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这不仅是一份发展策略,也是一份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承诺。如今,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成绩斐然,有目共睹,那享受到城市工业发展红利的人,如今拿着高额的养老金,老有所奢。真的不应该只提自己的贡献,而忽略了农村农民的贡献,让他们的晚年失去保障。
有人说农村老人没有交过社保,100的养老金都多余。确实,理论上农村老人是没有交过社保的,但是理论上城市老人也有许多没有交过社保啊,许多都是视同缴费。
但是,实际上呢,实际上就是农村老人变相交了社保。知不知道什么是交公粮、什么是三提五统、什么是沿河修坝。现在六七十岁的那批老人基本上都经历过这些。这就是农村支持城市、支持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和努力,这些何尝不是变相交了社保呢!
那些既得利益者们,你不能说你受益了,然后反手就不承认啊!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快速发展,我们制定了许多的政策和策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在养老政策上亦是应该如此,提高农村养老金待遇,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老人也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拥有幸福的晚年,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