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这片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的土地,地处黄土坡,地势西低东高,境内群山连绵,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少雪干燥;夏季短暂且炎热,降雨集中;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迅速;秋季凉爽宜人,天空晴朗。年平均气温 9.1℃,年平均降水量 464.7mm ,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许多农作物来说,是严峻的挑战。
然而,莜麦却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莜麦喜湿润凉爽、雨水充足的环境,可适应寒冷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耐高寒、耐干旱、耐贫瘠 ,这些特性与兴县的自然环境完美契合。在这片土地上,莜麦无需过多的呵护,便能茁壮成长,用自己的坚韧和顽强,为兴县人民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和生活的保障。它就像是大自然特意为兴县人民准备的礼物,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了兴县人民餐桌上的主食王牌。
莜面的制作过程独特而讲究,有着 “三生三熟” 的说法 。从生莜麦到做成能吃的莜面制品,要经历三次生三次熟的过程。收割下来的莜麦籽粒是生的,不能直接食用,这是 “一生”。将莜麦磨成粉之前,须先把麦粒炒熟,当莜麦粒炒到黄熟微焦,飘出香味,就完成了 “一熟”。炒熟的麦粒磨成莜面后,又变成了生的,此为 “二生”。而和面时,不能用凉水,必须用开水,这就使莜面达到了 “二熟”。和好的面制成莜面制品后,再次成为生的,即 “三生”,最后上笼猛蒸,待蒸笼中白烟升腾,屋中弥漫着莜面那特有的气味时,莜面蒸熟了,也就完成了 “三熟”。这看似复杂的过程,却饱含着兴县人民对美食的执着和智慧,也让莜面在一次次的蜕变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莜面的制作方式更是丰富多样,涵盖了蒸、炸、氽、烙、炒五大系列 ,衍生出数十个品种。其中,蒸莜面最为常见,莜面窝窝便是其中的代表。制作莜面窝窝,需要捏一小团莜面,在一块巴掌大、像搓衣板那样斜搁着的上釉陶板上用右手轻轻一推,左手拈起一揭,掀起一片薄薄的莜面片,然后就势在手指上绕成筒状,竖着立在笼屉的纱布上。许许多多这样的圆筒一个挨一个立在一起,就形成了状似蜂窝的莜面窝窝 。刚出锅的莜面窝窝,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是淀粉蛋白质和水蒸汽相遇的结果,再配上精心调制的羊肉汤,香醇的莜面加上浓郁的汤汁,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莜面鱼鱼也是颇受欢迎的一种。揪一小疙瘩和好的面,放在掌心,双手合拢将面团搓成俩头儿尖、长寸许的形状,因其形似小鱼而得名。莜面鱼鱼口感筋道,可热吃,搭配猪肉口蘑蘸汤,让你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也可冷吃,凉拌各种调料、多多放菜,清爽可口,是夏日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除了莜面窝窝和莜面鱼鱼,莜面蒸饺也别具风味。将莜面用开水烫好后,揉成面团,分成剂子,擀成饺子皮,包上自己喜欢的馅料,放入蒸笼蒸熟。莜面蒸饺的皮儿劲道有嚼劲,馅料鲜美多汁,一口咬下去,满满的幸福感。无论是素馅的韭菜鸡蛋,还是肉馅的猪肉大葱,都能与莜面完美融合,让人欲罢不能。
在时代的浪潮中,兴县莜面不仅守住了传统,更开启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如今,兴县莜面已经不再局限于家庭厨房和当地的小饭馆,它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越来越多的当地企业投身于莜面产业,他们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对莜面进行深加工,将传统的莜面制作成了方便携带、易于保存的莜面制品,如莜面方便面、莜面挂面、莜面饼干等 。这些产品不仅保留了莜面的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还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需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