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第十三个合伙人

李静的人生,是在四十岁生日刚过完的那个雨夜,被彻底劈成两段的。前一段,是看似稳固的婚姻、按部就班的生活,以及一个模糊了容

李静的人生,是在四十岁生日刚过完的那个雨夜,被彻底劈成两段的。

前一段,是看似稳固的婚姻、按部就班的生活,以及一个模糊了容颜的“李太太”身份;后一段,是离异、独自抚养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以及一份不敢有丝毫松懈的工作。

确认了丈夫的出轨证据后,没有歇斯底里的争吵,只有一种冰冷的、近乎麻木的理智。

离婚手续办得很快,像撕掉一张过期的日历。她带着十三岁的儿子和十岁的女儿,卖掉了那个曾经称之为“家”的半大房子,暂时先租住在公司和孩子学校之间的陈旧小区。

生活仿佛从宽阔的河道被挤进了一条逼仄的溪流,每一分钱都要计算着花。孩子的补习费、兴趣班、一家三口的吃穿用度,像几座无形的大山,压在她并不算宽阔的肩上。她在公司管理着一个七八人的小团队,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在现实的重压下,依旧捉襟见肘。

这个周六下午,阳光难得的好,驱散了连日的阴霾。但李静的目标明确——离家三站地铁远的那家大型超市,正在进行季度末的大折扣。这是她为下周,乃至下下周家庭物资进行囤货的好时候。

她手里攥着精心罗列的购物清单,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卫生纸(买二送一)、洗衣液(组合装更划算)、孩子们喜欢的某个品牌的酸奶(限时特价)、大米(满减)……她的背包里,还塞着几个环保购物袋。

地铁里,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广告牌。

也许,是这些广告牌的设计者真的会抓人心,她经常会因为看到这些而想起曾拥有过的关于浪漫和精致的幻想,但那些幻想,早已被柴米油盐浸泡得褪了色。

从地铁站到超市,会经过一段相对繁华的商业街。一家新装修不久的珠宝店,不经意间拽住了她的目光。

那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吸引。

或许是因为那片光芒太过纯粹,鲜明地对比着她那灰扑扑的生活。

脚步最终停在了巨大的玻璃橱窗前。

然后,她看见了它。

那是一条钻石项链,极致简约又无比精致。铂金的链身纤细却充满韧性,坠子是一颗被精心切割成泪滴状的主钻,周围以细密的碎钻镶嵌环绕,仿佛众星捧月。在黑色天鹅绒的映衬下,静静地散发着清冷高贵的光芒,不刺眼,却直抵人心。每一道被它折射过的光线,都在诉说一个关于永恒与美好的故事。

一种久违的、被称为“心动”的情绪,像一颗被深埋许久的种子,终于顶开了压在上面的碎石,探出了脆弱的绿芽。

她几乎能想象出这根项链贴合在自己锁骨下方的样子,那微凉的触感……

也能想象出它会如何点亮她已经黯淡的肤色,如何让那双因疲惫而显得灰蒙的眼睛,重新焕发出神采。

她下意识地向前凑近,目光贪婪地描摹着项链的每一处细节,直到落在了那个小小的价格标签上。

¥268,000

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刚刚探头的绿芽瞬间被冻结、碾碎。

这个数字,是儿子升中学可能需要缴纳的择校费,是女儿一直想要的那架钢琴,是这个家一年以上的生活开销,是她需要加班多久、节省多久才能攒下的巨款。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购物清单,上面那些为了几块钱差价而反复比较的商品名称,此刻显得如此讽刺。

橱窗玻璃隐约映出她的影子:一个面色疲惫、衣着普通的中年女人。

隔壁店铺的音响也适时地响起了杨小壮那首该死的《两个世界》。

她自嘲地笑了笑,深吸一口气,毅然转过身,不再看那璀璨的光芒,重新汇入匆忙的人流,朝着超市的方向走去。

一个短暂而奢侈的梦,被她留在了身后那片耀眼的光晕里。而她的现实,是前方超市里,一场关于生存的精打细算。

那条钻石项链,像一枚小小的、发光的碎片,嵌入了李静忙碌而灰白的生活底色中,时隔多日,仍在心心念念。

她知道自己买不起,这种念想甚至超越了奢侈和荒唐,但人心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越是弥足珍贵。

又是一个周五,李静的妈妈今天来帮忙照看孩子,她与多年的闺蜜苏小雅约了晚饭。小雅是她发小,性格活泼开朗,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同样是个为生活打拼的单身女性。

下班后,李静沿着熟悉的路线前往约定的餐厅。

命运似乎有意再次撩拨她,去餐厅的必经之路上,赫然又是那家珠宝店。她几乎是下意识地放慢脚步,习惯性地看向那个熟悉的橱窗。

它还在那里。

只是,它下面的价格标签,换了。

¥168,000

十万!比之前整整便宜了十万!

一股混合着惊喜和更加强烈的无力感的情绪瞬间包围了她。

它降价了,似乎离她近了一步;

它降价了,还是买不起,不如不降。

晚餐时,李静有些心不在焉,终于还是没忍住。

“小雅,我又看到那条项链了。”

“它打折了,十六万八。”

苏小雅放下筷子,饶有兴致地追问:“就是你上次提过,让你走不动道的那条?”

“对,”

“真的很漂亮。我从来没对一件首饰这么动心过。感觉拥有了它,就能证明……证明自己还没被生活彻底磨掉所有光彩吧。”

“可惜,打了折也还是买不起。”

“吃完饭带我去看看!”

射灯下,清澈的光芒在静静地流淌着。

“我的天……静静,眼光真毒!这设计,这火彩……是好看!”

“是吧,是不是让人挪不开眼?”

苏小雅盯着项链,又看了看标签。

“静静,你说,如果我们多找些人,大家一起买呢?”

“一起买?”李静愣住了,“什么意思?”

“你看啊,”小雅开始掰着手指头计算,“这条项链现在标价十六万八。我们俩,一人出一万,就是两万。身边的姐妹,大家处境都差不多,让谁拿出十几万都肉疼,但拿出一万块也都不算什么。这样,我们凑够十二个人,每人一万,就是十二万!”

“十二万……可还差四万八呢?”

“傻呀!”小雅一副“包在我身上”的表情。

“我们拿着十二万现金去跟店里谈啊!就算砍不下来,我们十二个人,每人再多摊四千,也能拿下了!”

是啊,把这个奢侈的梦分成十二份,它立刻变得不再虚幻。

接下来的几天,李静和苏小雅的生活便多了一项充满期待的任务。

她们首先在自己的核心朋友圈里筛选、游说。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人觉得不可思议,有人担心后续保管和使用问题,也有人直接表示没兴趣。

但她们没有气馁。

李静发现,当她鼓起勇气,向一两位关系尚可、同样处于中年疲惫期的女同事透露这个想法时,竟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李静,我早就想买件像样的东西犒劳自己了,就是下不了决心,跟你合伙,我觉得行!”

小雅那边更是战果辉煌,她说服了她的表姐、两位同样在职场拼搏的闺蜜,甚至一位孩子已上大学、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邻居阿姨。

她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名字就叫“钻石姐妹”。群里每天消息不断,讨论着项链的细节、杀价的策略,以及未来如何轮流佩戴的初步构想。

她们的讨论不仅仅是对一条项链的喜爱,更是一种在琐碎生活中重新点燃的、对美好事物的共同向往,以及相互支撑的力量。

经过几天的努力,在激动人心的线上接龙后,苏小雅正式宣布:

“姐妹们!第十二位伙伴刚刚加入!咱们人齐啦!”

群里瞬间被各种庆祝的表情包淹没。

一条项链,将十二个女人的心和梦想,暂时联结在了一起。

一个异想天开的计划,竟然真的看到了曙光。

约定的日子到了,周六的上午,十二个女人聚集在了珠宝店门口。

她们之中有像李静一样的职场妈妈,有单身的白领,也有孩子已经长大的阿姨。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紧张,更多的是一种正在参与一场伟大“冒险”的兴奋与激动。

推开沉重的玻璃门,奢华的装潢和安静的氛围让她们主动地放轻了声音。一名穿着合体西装、面带标准微笑的男店长迎了上来。

“女士们,上午好,有什么可以帮到大家的?”

“你好店长,我们想看看那条项链。”

项链被店长小心翼翼地取出,放置在铺着黑色天鹅绒的托盘上。它比在橱窗里更加璀璨夺目,光芒流转,仿佛有了生命。

就是它,让她们聚集于此。

苏小雅率先开口:“店长,我们非常喜欢这条项链,也诚心想要。给个底价吧?”

“女士,这条项链折后价格是十六万八千元。”

“我们知道,”李静接过话。

“我们是十二个人一起,希望能以一个我们都能承受的价格拥有它,不知道能不能再给一个更优惠的价格?”

店长显然有些意外,他看了看这十二位神情认真的女士,沉吟了一下,说道:“我可以给到您十五万五千元,这已经是最低价了。”

目标,十二万。

姐妹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加入“战斗”,讲述她们如何凑钱的不易,表达对这条项链的真心喜爱,试图用情感和人数打动对方。

店长的态度很客气,但价格却咬得很紧。经过几轮拉锯,他面露难色地表示:“各位女士,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这条项链本身的品质和价值在这里。这样吧,我给出我的最终权限底价——十三万。不可能再低了,这已经低于公司的成本线了。”

十三万!

其实已经可以接受了。但大家就是带着十二万的目标来的,一时又不知该如何继续开口,场面突然短暂地安静了。

就在大家面面相觑,犹豫着是否要当场凑钱或者就此放弃时,一个温和而清晰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抱歉,打扰一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大概五十岁左右的女士,衣着简约而考究,气质沉静,此刻正微笑着看向她们。“我听了有一会儿了,冒昧地问一句,你们是……十二个人,一起合买这条项链吗?”

李静顿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是的,我们都很喜欢,但一个人买负担太重,所以……”

那位女士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她走近几步,目光也落在项链上。

“很特别的想法,也很勇敢。”她顿了顿,似乎在做一个决定,然后抬起头,目光扫过十二张疑惑的脸。

“听起来很有趣。不知道……你们是否愿意再多一个人加入?我也很喜欢这条项链,并且,我愿意出一份钱。”

这个提议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店内瞬间安静下来,连店长都显得有些惊讶。李静和苏小雅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和一丝疑虑。但眼下的困境确实有了转机。

经过短暂的、低声的紧急磋商,十二位姐妹一致认为,这是上天派来帮助她们圆梦的“第十三颗星”。

“欢迎您加入!”李静代表大家,向那位气质优雅的女士伸出了手。

十三个人,当场凑齐了十三万元现金。

当装着项链的精致礼盒交到李静手中时,十三位女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低低的欢呼,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成就感。

那位最后加入的女士,自称姓陈,陈曼,她支付了自己的一万元,微笑着与大家交换了联系方式,加入了那个名为“钻石姐妹”的微信群。

为了庆祝这历史性的胜利,除了陈曼说是家里有事之外,其余十二位姐妹当晚举行了一场热闹的聚餐。餐桌上,她们正式制定了项链的使用规则:每人每次可佩戴一个月,通过群内接龙的方式轮流佩戴,特殊场合(如重要会议、生日、约会等)可以提前申请调剂,每次交接需李静和苏小雅两人同时在场确认。

从此,“钻石姐妹”的聚会变得频繁起来。她们不再仅仅交接项链,更会分享各自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工作的瓶颈、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困惑、成长的喜悦。

因为这条项链的联结,她们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小团体,相互鼓励,相互支招。每个人都似乎因为这份集体的力量和“被值得美丽”的自我暗示,而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

有人因此鼓起勇气争取了晋升,有人开始学习搁置已久的爱好,有人改善了家庭关系……生活,真的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而第十三位姐妹,陈曼,她几乎每次聚会都会参加。她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面带微笑地听着大家的分享,偶尔也会给出温和而中肯的建议。

她经常会带来品质很好的茶叶、点心与大家分享,却从未提出过要使用那条她同样支付了一万元的项链。

她的存在,像一个温和而神秘的背景,融入了这个集体,却又像是保留着一段似有似无的距离。

距离项链发票上的日期,已经过去了一年。

这一年里,“钻石姐妹”的群聊愈发活跃,线下聚会也成了大家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

这条昂贵、甚至有些神奇的项链,见证了一次次重要的汇报、一场场甜蜜的约会、一个个想要犒劳自己的平凡日子。仿佛被注入了魔力一般,每一次佩戴,似乎都真的给主人带去了些许自信与光彩。

姐妹们的生活,在彼此的鼓励与扶持下,也确实如当初所期盼的那样,蒸蒸日上,多了许多欢声笑语。

而陈曼,依旧是那个特殊的存在。她参与聚会,倾听心事,分享见解,却始终像个优雅的旁观者,从未提及使用项链。她的那份权利,仿佛被她小心翼翼地珍藏了起来,又或者,早已在每一次温暖的相聚中得到了兑现。

直到一个平静的午后,李静接到了陈曼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陈曼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李静,下周六下午三点,我想……用一次项链,方便吗?”陈曼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希望,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能请所有姐妹都到场,就在我家。我把地址发给你。”

李静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下来。这是陈曼第一次提出使用项链,并且要求全员到场,意义必然非同寻常。

李静立刻在群里发布了这个消息,姐妹们都感到好奇,也纷纷表示一定会到场。

周六下午,姐妹们带着好奇与祝福,按照地址来到了一处环境清幽的高档住宅区。陈曼的家是一套视野开阔的大平层,装修雅致,却隐隐透着一丝空旷与冷清。

客厅的长桌上,已经精心准备了各式茶点和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

当最后一位姐妹抵达,项链的礼盒也被郑重地放在桌上时,陈曼看着眼前这十二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眼中泛起了些许泪光。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我丈夫去世五周年的忌日。所以,我特别想在这一天,戴上这条我们共同拥有的、最漂亮的、最有人情味的项链,让他看看。”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了客厅一角,那里摆放着一个盖着绒布的相框。她轻轻掀开绒布,相框里是一位面容慈祥、与她眉眼间有几分相似的老先生的照片。

陈曼走到长桌旁,目光扫过那条承载了她们一年回忆的项链,然后看向了李静,看向了苏小雅,看向了每一位姐妹,终于缓缓道出了那个埋藏了一年的秘密。

“一年前,在店里,我听到了你们十二个人为了梦想合力购买项链的故事。那条项链,进货价正好是十三万。它因为价格偏高,已经在店里积压了半年,我很喜欢它,但也不愿意低于成本出售。”她顿了顿,“当时我想,赔钱卖掉它,我做不到。但是,如果我同样花一万元,加入你们,是不是……就会得到一份很珍贵的、很纯粹的东西?比如,友谊。”

苏小雅更是惊讶地捂着嘴:“就是说,您就是……”

“对,这家珠宝店,是我经营的。”

话音落下,客厅里一片寂静,落针可闻。姐妹们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我丈夫走后,我的生活虽然优渥,但很孤单。一直经商的原因吧,所以很少有真正的朋友。我渴望像你们之间那样,真诚的、温暖的、可以互相倾诉和支撑的情谊。所以,我鼓起勇气,提出了加入。”

她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动容的脸:“这一年,是我这五年来,最开心、最充实的一年。每一次的聚会,每一次听大家分享生活的琐碎和成长的烦恼,都让我觉得是无比真实和温暖。这条项链,对我而言,早已不是一件商品,它是我为自己买下的、通往一个温暖的世界的门票,是我这一年快乐时光的见证,是无价的。”

真相大白,没有一丝算计的阴霾,只有一份小心翼翼的、对真诚情感的渴望和守护。

李静第一个走上前,紧紧地抱着陈曼:“曼姐……谢谢你,谢谢你的‘加入’。”紧接着,苏小雅和其他姐妹也纷纷上前,围住了陈曼,给了她一个温暖的集体拥抱。没有责备,没有隔阂,只有浓浓的心疼与理解。

“生日快乐,曼姐!”

“曼姐,要快乐!”

祝福声此起彼伏。

在众人的见证下,李静和苏小雅郑重地打开盒子,取出那条依旧璀璨夺目的钻石项链,小心翼翼地为陈曼戴上。

冰凉的钻石贴在她的锁骨下方,瞬间仿佛被体温焐热,流淌着温润的光芒。陈曼走到丈夫的遗像前,带着明媚的笑容,轻声说:“你看,我现在有这么多好朋友,很好的朋友,我不孤单了。”

“这项链,我戴过了,很漂亮,比我想象中还要漂亮。”

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一根纽带,联结了十三颗渴望温暖与真诚的心;它更是一个人生公式,证明了在琐碎甚至困顿的现实之上,友谊与勇气,仍然能够点亮最璀璨的光芒。

十三个女人,围坐在生日蛋糕旁,一张张带着泪痕却无比明媚的笑脸,被烛光映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