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同样都是大权独揽的丞相,为何都骂曹操,可对诸葛亮却很推崇?

在三国时代,丞相这个词儿似乎只属于两个人,分别是曹操和诸葛亮。事实上,这两个人尽管隶属于不同阵营,但在官场中的履历很相似

在三国时代,丞相这个词儿似乎只属于两个人,分别是曹操和诸葛亮。事实上,这两个人尽管隶属于不同阵营,但在官场中的履历很相似,都是力挽狂澜于既倒,大权独揽于自身,无论内政军事外交都自己说了算,并且把皇帝当成了摆设。但问题是,为何都骂曹操是奸贼,可却对诸葛亮很推崇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曹操的一切权力都是逼迫汉献帝给他的,而诸葛亮的丞相之位则是刘备和刘禅心甘情愿给他的。根据史书记载,当时曹操把持朝政,欺凌汉献帝和皇族皇亲。甚至,为了彻底掌控刘协,还将自己的女儿曹敏嫁给刘协当皇后。刘协肯定不愿意接受,但奈何连小命都攥在曹操手里,不答应也得答应。更别说,平日里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一言一行甚至上厕所都有人在旁边监视。所以,别看表面上刘协倚重曹操南征北战,一路封公封王赏个不停,但心里早就恨透了这个大汉王朝的丞相。

再看诸葛亮的权臣之路,其实早在永安托孤时,便已注定要大权独揽,因为刘备知道刘禅镇不住场面。等到刘禅登基后,对诸葛亮十分信任,内政外交都让诸葛亮决策,他自己只负责祭祀等礼仪活动。当然,看到自己的皇权旁落,内心难免会有些失落,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死了之后,刘禅在蜀汉内部不设置丞相的原因。

另外,当了丞相之后,曹操的做法是尽可能掏空汉王朝的家底为自己所用,他手里握着汉献帝刘协这个筹码,“挟天子以令诸侯”动不动就讨伐别人,回头就以此为功要求晋升爵位。明眼人当时都已经看明白了,曹操称魏王后下一步就是称帝。虽然曹操表明自己从来没有取代汉王朝自立为帝的打算,但是文臣武将们谁肯相信?于是,汉献帝刘协天天在朝廷上看着曹操嚣张跋扈,甚至还要听着群臣劝曹操取代自己当皇帝,这种待遇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也没几个了。

而诸葛亮不同,他真正做到乐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根据《出师表》所言,诸葛亮夙夜忧叹,一心想要讨伐曹魏兴复汉室。事实上,他不仅这么说,还身体力行去践行。内政方面,他大力研究改进蜀锦的制作工艺,靠着出口蜀锦改善了民生;外交方面,他与东吴重新恢复了盟友关系,让蜀汉不至于两线作战,延续了国祚;军事方面,诸葛亮接连五次发动北伐,最后病死在了五丈原,让蜀国上下无不感伤。

更难能可贵的是,尽管诸葛亮把持朝政多年,但从不结党,也没有营私,对手下臣属也都量才任用,没有自己的私心。因此,史书记载诸葛亮虽然大权独揽,但是“国人不疑”。而反观曹操,就算他一直强调自己是汉臣,甚至都要专门写文章澄清自己一心匡扶汉室的心志,但死活就是没人信,大家都觉得曹操是在玩欲擒故纵的把戏。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同样都是大权独揽的丞相,但是曹操一直都被骂成汉贼,而诸葛亮则是千古无二的贤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