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一、改革背景
(一)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宦官专权;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二)社会动荡: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盘剥百姓;皇室、贵族、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张居正改革
一条鞭法:是指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
(作用: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二节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一、原因
(一)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
(二)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赋税沉重,民不聊生。
二、概况
(一)口号:“均田免粮”;
(二)意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标志着农民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弊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均田免粮”不切合实际,难以实现,体现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四)建立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便挥师北上,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第三节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一、满洲兴起
(一)建立政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后灭辽和北宋,与南宋对峙,后为蒙古所灭);
(二)族名与国号:1635年,皇太极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二、清军入关
(一)吴三桂降清: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打败李自成的军队。
(一)李自成起义失败: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必然性】:明朝末期政治腐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都注定其失败,而清政权正处于充满生机的发展期;
【偶然性】:吴三桂为了个人利益投降,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入关。
第四节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一、建立统治:1644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并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补充知识】:历史上,都城设立在北京的朝代有:
金朝(中都)、元朝(大都)、明朝(北京)、清朝(北京)
二、巩固统治
(一)政治: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二)思想: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三)作用:清朝在政治和思想上巩固了自身的的统治。
【补充知识】:我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