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兰州三滩逆袭史:从文旅梗王到城市新核,万达这些年如何兑现承诺?

2025年3月15日,兰州“城市之眼”摩天轮项目在万达茂正式开工。根据公开报道显示,“城市之眼”全高88米,配备36个全

2025年3月15日,兰州“城市之眼”摩天轮项目在万达茂正式开工。根据公开报道显示,“城市之眼”全高88米,配备36个全景透明轿厢搭配5G+光影系统。

“城市之眼”摩天轮效果图

一直以来,摩天轮作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游乐功能,成为城市精神、文化与经济的多维载体。从地标象征到情感寄托,摩天轮以独特的形态与功能,塑造着城市形象并推动社会发展。

“城市之眼”摩天轮效果图

而对于兰州人而言,也一直期盼着能有一座以“眼”命名的大型摩天轮,为古老的金城,增添一抹浪漫而梦幻的亮色。对于此次开工的“城市之眼”,有相关媒体评价称,该项目将进一步完善万达茂“商业+文旅+体育”的生态闭环,吸引游客观光,推动消费增长。

万达茂实景图

而在此之前,兰州万达城还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媒体见面会,各路大咖齐聚一堂,畅谈万达城所在的崔家大滩对于兰州的重要意义,而其中的重头戏,则是披露了万达城7期的相关信息。逆袭之路:从疑虑到城市新核的跨越种种迹象都表明,万达将在这块与万达茂隔路相望的地块上,又将有新的动作,又要开始“搞事情”。或许,关于兰州城市建设、新中心的发展,以及人居变革的话题,又将因此而起,并且在可见的未来,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然,伴随而来的疑虑,或许也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2019年,当万达以重金拿下崔家大滩的巨量土地时,兰州人还在疑惑,万达拿下这么多地,到底要做什么?那么大的规划,能否真的实现?五年过去,答案已然清晰,万达用一套“组合拳”,让崔家大滩从规划图纸跳入现实。

万达城崔家大滩地块实拍(2019年)

尽管在这期间,体量巨大的万达城一度受到质疑,揶揄之声也曾不绝于耳,比如项目曾因疫情、资金等问题遭遇延期交付风波,也曾因为一些信息传播上的误会,而为兰州人民“贡献”过诸如“墩子炮”这类经久不衰的梗。但毕竟万达的体量和实力就摆在那里,事实上,对于目标的推进,万达并没有懈怠。从2019年至今,万达一方面加速推进万达茂和住宅组团,另一方面用“配套全兑现”的实景拍摄取代效果图营销。如果大家对2022年那段时间有印象,应该能回想起,当时的兰州万达城,喊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兑现”。而当时间来到了2024年乃至2025年的今天,当我们再次来到万奥区域,走进万达茂,才能切身体会到“兑现”一词的含金量,可以说,如今的万达茂,其规模体量和业态水准,在兰州一定属于第一梯队。

“城市之眼”摩天轮效果图

可以想见的是,当高达88米,得到过七里河区有关部门背书的“城市之眼”摩天轮,在未来某个时刻竣工,并点亮黄河夜空时,曾经的质疑声,也将再一次成为万达口碑传播的催化剂。但我们也知道,处在国内品牌顶流的万达,并不是什么纯粹的“慈善家”。它之所以选择兰州,之所以落子大滩,一定是看到了这个区域巨大的优势和潜力,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当我们仔细研究兰州万达城一路走来的历程就会发现,颇具前瞻眼光的万达,在大滩的布局,其实一直都和兰州城市发展与城市中心的变革高度同频。而这一切,还要从兰州漫长的城市格局发展说起。格局之变:单核到多中心的城市蜕变在兰州传统城市格局中,城关区承担行政中心职能,西固区作为工业核心区域,安宁区则是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地。至于七里河,相对而言就复杂一些,它好像什么都占一些,然而却一度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或标签。硬要说“功能定位”的话,看上去还是以工业为主。进入新世纪,市场经济让兰州原本在空间上的相对局促显露无疑,需要更多发展空间,这时,七里河区便成为承接兰州空间拓展、产业转移与格局变化的主阵地之一。

兰州三滩板块卫星图

2025年公布的《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重要调整方案:将三滩板块确定为与城关区同等级的市级主中心。规划中"平行"概念的引入,标志着兰州城市空间结构正式从单一中心模式向多中心协同发展转型。三滩板块的战略价值,源于其区位特征与政策支持的双重作用。从地理维度分析,崔家大滩处于兰州东西狭长地形的几何中心,作为连接七里河、安宁、西固三区的交通枢纽,具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先天条件。

万奥版块实景图

而在政策层面,区域的发展主要受益于三个关键因素,一是兰州传统工业区面临土地资源约束;二是连片可开发用地;而第三,则是依托黄河沿岸生态廊道建设规划,让这里成为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块。战略支点:解码崔家大滩的黄金三角崔家大滩在三滩板块中形成发展优势,与其系统性的开发进程密切相关。万达城项目历时五年的持续建设,通过城市级超级商业综合体、文化设施、居住社区等多元化功能植入,有效提升了区域综合服务能力,成为推动该片区升级的重要实践案例。

但众所周知的是,城关区作为带着浓浓的行政色彩的传统老城区,相比欣欣向荣的新中心,哪个更有潜力?哪个更能承接现代化甚至未来主义的生活方式,答案不言自明。是政策、地理因素,加上万达在这片区域的多年经营,共同造就了如今的这幅景象。

当我们审视三滩板块的开发轨迹,会发现其与传统新区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区别。常规的城市扩张往往遵循着基础设施铺陈、住宅批量开发、产业缓慢导入、教育资源快速跟进的线性进程,而万达城却以空间折叠的魄力重构了开发时序。

西北师范大学万达城附属学校实景图

文旅地标与居住组团同步崛起,深安大道提前两年贯通区域动脉,政府主导的奥体中心被巧妙编织进商业版图,这种同频且多线程推进的开发,使得崔家大滩在五年间,就完成了原本需要十年才能积聚的城市能量。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一片区域内,因为同时存在着万达茂与奥体中心这两个城市级地标,让这股能量形成的效应,又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比如奥体中心作为兰州的体育流量入口,万达茂500万客群激活文旅消费磁场,地铁三滩段62%的跨区通勤率昭示着枢纽地位的成型。

万达茂实景图

这种以事件、体验、流动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彻底跳脱了传统行政中心的发展范式,塑造出更具弹性和吸附力的城市活性体。同时,产业生态的跨界融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独特性。在传统商业体执着于金融塔楼的高度竞赛时,三滩板块却孕育出奇特的业态共生现象:万达茂将冰雪运动与海洋生态植入商业空间,奥体中心衍生出体育健康集群,加上近两三年兰州在文旅领域的大爆发,潮水般涌入的游客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会被导流至万达城。未来图景:黄河之滨的新中心叙事这种看似无序的混搭,实则门道颇深,不仅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构建出基础的系统框架,还要精准切中消费升级时代的需求痛点。当室内滑雪场与亲子餐厅共享客流,当大型室内游乐场与丰富的体育设施互为配套,产生的协同效应远非单一功能区块可比拟。回望万达城的开发图谱,其空间生产逻辑呈现出清晰的战略递进。从初期住宅快速回款反哺基建,到中期改善产品拉升区域价值,直至后期文旅地标完成价值锚定,这种螺旋式上升模型,也破解了新区开发中常见的配套滞后困局。

万达城7期总平图

如今,这一演进脉络在新地块迎来最新注脚。横空出世的万达城7期,北倚万达茂商业综合体,东接奥体中心文化地标,深安大道与西津西路构成十字交通轴,其占据的几何中心位置,恰是崔家大滩五年城市能量积淀的具象投射。这种转变恰与政策导向再次形成共振。在如今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背景下,7期产品主动适配改善型需求的政策红利,再一次诠释了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的跨越。短短数年,崔家大滩从图纸上的愿景,变成兰州人触手可及的现实,这片土地的价值早已超出地产开发的范畴,它既是兰州城市多中心发展的试验田,也是产城融合模式的新注解。如今,万达城7期的悬念正在慢慢揭晓,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化学反应:政策规划的顶层设计、城市基建的快速兑现、商业文旅的流量密码在此交织,共同推动兰州城市格局向西跃迁。

万奥版块实景图

这种改变或许不会立竿见影,但当越来越多,甚至绝大部分的兰州人,开始用“万达城”替代“崔家大滩”的旧称时,属于黄河之滨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