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提拔成领导那阵,你是不是也纠结过:到底做个讨喜的“老好人”,还是让人敬畏的“狠角色”?
我懂那种无力感,怕严格了被说“摆官威”,怕松着了被下属拿捏,最后团队散成一盘沙,自己成了背锅侠。
直到重读《毛选》才顿悟:“领导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拿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所谓强势,从不是蛮横霸道,而是关键时刻能扛事、敢拍板的担当。
1.方向乱时,敢拍板
大环境一波动,团队最容易陷入“集体迷茫”:开会时七嘴八舌,没人敢定调;执行时左顾右盼,生怕踩坑。
这就是心理学说的“群体盲思”,大家都看别人脸色,没人敢说真话,最后集体犯糊涂。《毛选》里早给了答案:“谋贵众,断贵独。”
讨论时要听百家言,但拿主意时必须你站出来。
方向乱时的犹豫,比做错决策更致命。
2.执行拖时,敢较真
职场最磨人的不是反对声,是“执行黑洞”:
任务交下去没回音,问起就说“在弄了”,最后不了了之。
管理学里有个“飞轮效应”,意思是静止的飞轮得费大力气推第一下,一旦转起来就顺了。
人性本就懒于启动,你不较真,没人会主动往前冲。
真正的强势是给方法:先把“尽快完成”改成“下周三下班前交初稿”,定死节点;再每天花十分钟追进度,别等最后崩盘;最后说清“做好了奖两百,没做完扣绩效”,奖惩分明。
我带团队这几年发现:
管理不是等结果,是逼过程。你把标准立起来,下属反而更有方向。
3.争利益时,敢撑腰
见过最憋屈的领导,对上不敢要资源,对下还PUA:“公司待遇已经很好了,要懂得感恩。”可下属心里门儿清:你的待遇好,不代表我们的好。
这就是“心理契约”,下属跟着你,图的无非是“能赚钱、有靠山”。《毛选》里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放到职场里,就是替他们争该得的。
下属追随的不是职位,是能托底的人。
4.守底线时,敢碰硬
总有下属想钻规则空子:迟到说堵车,出错怪流程,甚至拿客户资源做人情。这时候你心软,就是给团队埋雷。
社会学里的“破窗效应”说得好:一扇窗碎了不修,很快整面墙都会被砸烂。
《毛选》也强调“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底线破了,再强的团队也会散。
阿里当年开除刷月饼的程序员,不是小题大做,是守住“诚信”的底线。你要做的也一样:先把规则写清楚,哪些不能碰;再做到一视同仁,不管是谁违规都按制度来;最后发现就处理,别等“下不为例”。
对违规心软,就是对团队心狠。
《毛选》里的强势,从来不是耍威风,而是“对团队负责”的清醒。
方向乱时定调子,执行拖时推一把,利益前护下属,底线前不退让。
你当领导,不是要让所有人喜欢,而是要让团队有方向、有底气、有规矩。这样的强势,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觉得有用,就转给正在迷茫的同行;点个赞,下次遇到管理难题再翻来看,强势的领导,从来都是边学边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