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外国网友看中国计划主动撞击小行星的反应,直呼:中国太空军亮相!山姆大叔的战争部又要吃披萨加班了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全球关注,9月4日-5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向全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全球关注,9月4日-5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向全球宣布,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来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

这项任务采用创新的“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将在距地球约1000万公里处,对一颗近地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目标是使其轨道偏移3-5厘米,从而让这颗小行星至少几十年到100年内不会撞击地球。

中国这次的小行星防御计划其实也并不是突然之举。早在2022年,国家航天局就已经表示要开发近地小天体防御仿真推演软件,并计划在2025年左右实施一次对小行星的抵近观测和撞击技术实验。

这项任务的技术难度当然也是非常高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研究员唐正宏,幽默表示这一过程相当于在太空中“穿绣花针”。

该任务需要以约每秒6.5公里的极高速度撞击一个直径可能只有50米左右的小目标。在茫茫太空中以这么高的相对速度撞击如此小的目标,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

不仅如此,地球与小行星相距千万公里,如何精确命中预设位置,这也是巨大考验。而且由于小行星是球状的物体,不同的撞击点对其轨道改变的效果也不一样。如果仅仅是擦边撞击,或许只改变其旋转的速度,而不是有效地偏转其轨道。

这也不是人类首次尝试撞击小行星。2022年9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就执行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通过动能撞击将目标小行星“迪莫弗斯”绕母星“迪迪莫斯”的公转周期缩短了33分钟。

但中国的这次任务设计有其独特之处。与美国DART任务依赖地面望远镜和一颗小型立方星进行观测不同,中国计划利用主航天器自身携带的多个功能强大载荷进行近距离、长时间的精细观测,有望获得更详尽的撞击全过程数据。

美国DART任务目标在于双小行星系统,通过对其轨道周期变化的测量来评估撞击效果。中国此次撞击计划的目标为一颗独立近地小行星,将直接测量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变化状况。相对来讲,单颗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更高,潜在的威胁也更为明显。

那么外国网友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小编也整理了些外国网友的评论,我们来看下。

网友Sammy kk表示:当美国战争部使用昂贵的导弹在国际水域炸毁小船时,中国总是在思考未来。

网友sorequads嘲讽道:如果他们成功了,西方媒体估计会淡化此事。

中国网友Arthur骄傲地表示:你们总是说我们没有实战经验,我们又不想发动战争,怎么办?只好打个太空流星给你们看看了。

网友XXX2笑道:中国宣布将对小行星进行动能撞击任务,如果真的完成,将直接颠覆美国最先进的技术,比93阅兵威力大得多。中国太空军亮相,要干大事了!山姆大叔的战争部又要吃披萨加班了。

网友Aristotlus暗讽道:当美国试图攻击中国时,中国正在保卫这个星球上的人类。

网友xiaoliliu8525表示: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应该做的,为了全人类,而不是欺负其他国家。

网友JO-bw5wx说道:这才是科学的目的,并非一切都与战争有关……就像美国战争部一样。

从各国网友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此次规划的小行星撞击任务备受关注。

近地小行星撞击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从6500万年前墨西哥湾撞击事件导致恐龙灭绝,到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再到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爆炸事件,近地小行星始终对地球与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这一任务不仅展现出了中国极为强人的科技实力,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国身为大国所应有的担当。在全球都面临着小行星威胁这一背景之下,中国积极地去探索防御方面的方案,这是对全人类命运的一种担当。这个时候国际合作在小行星防御领域也尤为关键,毕竟小行星撞击威胁,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

大家都是如何看待撞击小行星的呢?

#外国人问答#Quora

声明:文章的内容素材均源自真实资料的原创。本文内的图片是对真实评论二次创作的成果,图片里漫画人物素材结合AI辅助。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望读者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