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秋节了,各个城市的各大公园又开始宣传“中秋灯会”了!前几天我们全家就去了。哇那个人山人海呀!明明平时霓虹灯、烟花都见惯了,可大家还是挤得满满的,全都仰着头在看那些五光十色的花灯,灯光映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暖融融的,感觉空气里都飘着甜甜的喜悦味儿。
图源:无锡梅园公众号
您知道吗,这些照亮我们笑脸的花灯,故事可老老老了,砚晖查了好多资料,发现它们的光芒,是从遥远的汉代就开始点亮了呢!那时候主要是为了祭祀一位叫“太一神”的神明。
到了唐朝那会儿,流行中秋赏月,花灯就给高高地挂起来,给月色添彩,白居易的诗里就记着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桥十里月明中。”您闭上眼睛想想,满城灯火和天上的星河月光交织在一起,是不是超级壮观?
到了宋朝,古人们就更会玩啦,
为了让月色更美,竟然发明了“燃灯助月”的点子!
柿子灯、小兔灯……花样可多了,
而且呀中秋赏灯和元宵节不一样,元宵是挂灯笼,中秋的主角是——放水灯!
如同宋代周密老爷子在《武林旧事》中所记中秋夜里会放飞好几十万盏“一点红”小羊皮水灯!您能想象吗,江面之上,满满的小红灯一闪一闪的,活脱脱就跟把天上的星星挪到水里似的!
“浮满水面,烂如繁星”,古人形容得多美呀。他们说这不仅是图好看,还是为了讨江神的欢喜呢。
江面璀璨的灯影和天上皎洁的明月遥遥相对,里面装着多少人的愿望呀!
明清时期,中秋点花灯简直就是全民狂欢,明代有位诗人梦苏道人写道:“卿月花灯彻夜明,吟肩随处倚倾城。”哎呀,您看,花灯亮了一整晚,街上到处都是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姑娘们在赏灯,诗人随意一抬头就撞见了“倾国佳人”!
电视剧《大明宫词》小太平初遇薛绍的时候
谁说古人太保守不浪漫,琢磨琢磨那些古典小说当中,元宵灯会那儿,老有才子佳人一来就瞅对眼儿、一下子就钟情的事儿,其实中秋灯会也是一样的呀!
大家借着看灯、看月,也在悄悄看人哩!
到了清朝,《红楼梦》里描写的贾府中秋夜才叫气派:“月亮上来后,当下园子正门俱已打开,吊着羊角灯。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
87版红楼梦电视剧剧照
月光、灯光、人声、香气交织在一起,那份热闹和繁华,真是言语都形容不出来。
我读到现代散文家王良和爷爷写的《中秋与花灯》,感觉特别亲切!他说中秋在公园玩到深夜都像“合法”了一样。哈哈!这个词用得好有趣。黑咕隆咚的夜里,有人提着花灯来回晃悠,“仿佛一群萤火虫在草地上穿梭似的”,秋风说不定会把灯笼里的蜡烛吹灭,小孩子们马上就叫起来:“快借个火!
山曜原创插画
王爷爷讲起他小时候,还会故意把自己的灯吹灭,接着就跟着瞎喊“借火”等到邻居跑过来,他就偷偷乐,这调皮劲儿,跟我可真像。
之后王爷爷长大,有一回抱着小外甥女敏仪走在大街上,瞧见店铺里挂满了花灯,这才猛然想起,中秋就快了。
他问敏仪喜欢哪个灯,小姑娘指着一条小巧的电子金鱼。王爷爷心里却想着:“如果我是敏仪,一定拣小时候曾经渴望拥有的杨桃花灯,又大又青,好像刚从树上摘下来似的。”
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哦,现在亲手扎花灯的老手艺还在好多地方流传着呢!
(连江花灯 图源:连江科普)
就好比广东河源连平县的“忠信花灯”,那可是顶呱呱的国家级非遗物件!
这种红彤彤、喜洋洋的花灯,可厉害了。它把剪纸、画画、写字、写对联、写诗、编织这些本事,全都给糅合到一起!
连江花灯 图源:连江科普
这盏灯捧在手里,捧着的就是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对团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呀!
它发出的光,是历史的光,是艺术的光,更是我们心里那份暖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