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网约车,选择平台一定要谨慎。现在的网约车平台太会玩猫腻,师傅们可千万要擦亮眼睛了!
近日,我们收到车友爆料,国庆节之后某平台推出了保底活动,每公里1.2元,以奖励的形式发放差额。但跑了几单之后,这位师傅发现,所谓的保底根本就不保底。
虽然平台显示保底1.2元/公里,但是司机跑了23.12公里,算上5元保底奖励之后,到手收入只有24.87元,平均下来只有1.07元/公里。这位车友对平台保底活动表示怀疑,“说好的保底达不到,这不是虚假宣传吗?”
司机不想跑了想把账号注销,结果还得联系司管办理离职才能再申请,
还有司机发现,现在平台的账单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明明国家规定网约车平台抽成不能超过30%,可是下面这笔订单,司机到手22.82元,三方渠道和平台结算的金额为35.17元,这笔订单拿走了12.35元(包含1.8元信息费),占乘客支付的35%,扣除信息费之后平台显示抽成为30%。
仔细看账单你就会发现,乘客支付的35.17元还只是三方渠道与平台结算的价格,三方渠道还有抽一笔,也就意味着乘客支付的金额远不止35.17,抽成也远远高于30%。但是打电话咨询客服时,客服却坚称没有超过30%。
有车友直呼,这些平台太会玩文字游戏了,没想到“乘客支付总金额”和“乘客实际支付金额”还能有不同的表述。也有车友表示,网约车平台想怎么抽成都行,不要只搞套路,而要给司机足够合理的车费。
还有平台一边收着司机免佣卡的钱,实际上根本不给司机免佣。安徽一名网约车司机称,自己买了某平台的免佣卡,账单上显示乘客支付11.01元,司机到手10.51元,本单不抽成,只扣了0.5元信息服务费,但实际上乘客实际支付了12.01元,这多出的1块钱去哪了?要不是司机和乘客对账,谁又能发现呢?
眼下网约车已经进入淡季,各平台竞争更加激烈,司机在选择平台时,不仅要关注表面承诺,更要警惕隐藏在规则背后的“文字游戏”。平台与司机之间本应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一旦信任被套路蚕食,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也希望各平台少一些算计、多一些真诚,真正将司机的权益放在心上。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公平透明的机制,才能赢得司机的长久信赖,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