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讲述中国古代100位著名诗人之王勃》

在这里讲述中国古代100位著名诗人之:王勃。公元650年,春深时节的绛州龙门,千树梨花静放如雪。此时一盏墨砚尚未干涸,仿

在这里讲述中国古代100位著名诗人之:王勃。

公元650年,春深时节的绛州龙门,千树梨花静放如雪。此时一盏墨砚尚未干涸,仿佛天意的着墨,那个将来要以文字照亮一个时代的婴儿,正悄然诞生。他是王勃,字子安,隋末思想家王通之孙、泽州长史王福畤之子。

据《旧唐书》记载 :“六岁解属文, 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时读大学问家颜师古的《汉书注》,写了10卷《汉书注指瑕》,指出注中的错谬之处,十六岁及第,如新竹破土,未及弱冠便以《乾元殿颂》惊动长安宫阙。他的才思是春江潮水,漫过帝王的阶前。

那时大唐的天穹,云絮如新织的素纱,轻轻覆过朱楼与塞驿。王勃的笔似初翎新展的雏鹤,才出尘世,已振翅越过宫阙与山河。骈文如云锦初裁,诗若玉珏初鸣。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渭城的柳色从此浸入别样的烟霞。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离别揉成朗月,悬于每一个远行游子的轩窗。他不抒写忧愁,不描摹哀怨,只以长河为契、青山为约,在文字的江湖中放舟万里。

然而少年得志,终似易折的玉簪。一篇《檄英王鸡》如翩然坠落的纸鸢,触怒帝王眉宇,蜀地的山水从此收留了他的漂泊。巴蜀的雾霭浸透他的青衫,却未濡湿他的诗心。他在岷江畔写下《江亭夜月》,在云峰间吟哦《山中》,字句如松针凝露,清冷中洋溢孤绝的生趣。“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他的惆怅,是秋雁翼尖掠过暮天时的那一道淡影,不见墨痕,却早已刻入秋水长天

直至675年,秋风吹渡豫章,滕王高阁的绣帘再次卷起。满座华冠如云,等待一篇注定惊世的序言。他自告奋勇,挥毫时,赣江波艳如琉璃碎光摇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十四字,竟将天地敛入一笔:流云、飞鸟、烟波与落日,纷纷在刹那间定格成永恒的画幅。当《滕王阁序》写成,四座无声如聆听天语,唯有江风弥漫开墨香,有如星子般飘散,坠入时光长河,千年不减其光彩夺目的明辉。

他的诗是初唐最清越的笛音,破齐梁绮靡的雾岚,开盛唐气象的先河。五律在他手中如璞玉初琢,七言在他笔下若新帆展风。不倚金玉雕饰,独取天地清气:孤烟、长河、疏林、远岫、雁阵、渔火……全都化作诗笺上的清梦与神韵。他的文字从不沉溺于宫阙笙歌,而是走向阡陌驿道,在舟楫鞍马间拾取人间烟火与星辰。

可惜天妒英才,南海的浪涛吞没了王勃二十七岁的年华。676年,交趾的风浪戳痛归途,他如一片白羽坠入苍茫溟渤。身后留下的并非耀眼的墓碑,而是二十卷诗文集作、未竟的《周易发挥》、以及一座无人能及的文学峰峦。

那些语句从未随生命沉寂,而是化春雨潜入杜工部的砚池,作风帆送进李太白的轻舟,在王之涣的羌笛声中再度重生。他的一生短过梨花开落,他的文字却已走过无数朝代更迭。千载之后,每一痕墨迹仍似晨露未晞,每一缕诗思依如夜灯不熄。王勃二字,早已不是冰冷的名号沉睡史册,而是云穹上一弯永初的新月,永远清辉熠熠,永远像昨日初生。今人犹在“阁中帝子今何在”间眺望长江,在“无为在歧路”里握紧别酒。

评论列表

走向美好
走向美好 4
2025-09-11 20:50
文辞美轮美奂[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