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11 点,暴雨砸得人睁不开眼,外卖骑手小王为了赶最后一单,连人带车摔在路口,腿当场肿成了馒头。他疼得说不出话,第一时间给站点打电话,结果公司却甩来一份《服务协议》:“你不是我们的人,是外包公司派来的,跟我们没关系!”
刚被裁员的老张更委屈:干了 5 年的技术部,突然被公司 “打包” 给劳务公司,新签的合同里,月薪直接砍了一半,连之前承诺的年终奖也没了影。他去找 HR 理论,对方只说 “现在都是外包模式,不想干有的是人干”。
这些不是个例,而是每天都在上演的 “外包陷阱”—— 公司用一张 “服务协议”,就想把劳动关系 “洗白”,出了事甩锅,裁员时少赔钱,把打工人逼得维权无门。
别慌!今天我就用 3个血淋淋的真实案例,结合 2024 年最新的司法解释,教你三招识破公司的 “外包魔术”,手把手带你要回工资、拿到赔偿,让 “假外包” 无所遁形!
一、先搞懂:公司到底在玩什么 “外包套路”?很多打工人分不清 “劳务派遣” 和 “业务外包”,觉得反正都是 “给别人干活”,没什么区别。但在法律上,这俩完全是两码事,公司就是利用这种 “分不清”,偷偷玩猫腻。
1. 劳务派遣:你是 “借来的兵”,不是 “自己人”简单说,劳务派遣是 “三方关系”:你和劳务公司签劳动合同,然后被 “借” 到实际干活的公司(比如银行、国企)上班。
2. 业务外包:你是 “外包公司的人”,但别被 “假外包” 骗了业务外包是 “两方关系”:公司把一块完整的业务(比如客服中心、快递分拣)打包给外包公司,你是外包公司的员工,理论上和原公司没关系。
但重点来了!如果出现以下 4 种情况,那就是 “假外包,真用工”,公司再怎么装,也躲不掉责任:
✅ 原公司还在给你排班、用钉钉打卡:要是外包,原公司根本没资格管你怎么上班;
✅ 工资按人头算,不是按项目结:真外包是按 “完成多少项目” 给钱,按人头算就是在变相雇人;
✅ 工作设备都是原公司提供的:电脑、工牌、制服都印着原公司 logo,怎么看都是 “自己人”;
✅ 你干的活是原公司的主营业务:比如快递公司让你分拣快递,超市让你卖货。
二、血泪教训!3个真实案例,看法院怎么拆穿 “假外包”别听公司说 “签了外包协议就没辙了”,法院判案只看 “实际情况”,这些案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案例 1:快递分拣工,靠 3 个证据赢了公司刘某在快递公司干了 2 年分拣,公司一直让他签《服务协议》,说他是 “外包人员”。后来公司裁员,没给任何补偿,刘某告到法院,最后赢了。
他靠的就是 3 个关键证据:
钉钉考勤记录:显示他每天按快递公司的时间打卡,迟到还会被罚款;
工作内容:分拣快递是快递公司的核心业务,根本不是 “可外包的辅助业务”;
工资流水:工资是按 “每天干了多少小时” 算的,不是按 “分拣了多少件” 算的,本质就是计时工资。
法院最后认定 “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判公司给刘某补发工资和赔偿金。
案例 2:外卖骑手出车祸,平台想甩锅?没门!陶某某穿着某外卖平台的制服送餐 3 年,某天出了车祸,平台说他是 “外包公司的人”,不管他。陶某某不服,收集了 3 个证据,最后法院判平台赔了医药费和误工费。
这 3 个证据太关键了:
排班记录:每天早上都要参加平台站点的晨会,站长会安排当天的送餐区域;
罚款记录:超时送餐、差评,都是平台直接扣他的钱;
工资构成:工资里有 “平台补贴”“冲单奖励”,这些都是平台直接发的,和外包公司没关系。
案例 3:程序员签 “技术合作协议”,照样认定劳动关系某互联网公司让程序员小张签《技术合作协议》,说 “你是独立合作方,自负盈亏”。但小张每天要坐班打卡,开发需求由公司产品经理定,工资也是按月发。
后来公司欠薪,小张告到法院,法院认定 “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判公司补发自欠薪,还得补缴 5 年的社保。
法院说:“不管签的是什么协议,只要实际是公司在管理你、给你发工资,就是劳动关系。”
三、自救指南:2步反杀 “假外包”,拿回血汗钱要是你怀疑自己被 “假外包” 了,别慌,按这 3 步做,大概率能赢:
第一步:收集 “劳动关系铁证”,越多越好这些证据一定要保存好,比签什么协议都管用:
工作痕迹:排班表、打卡记录、工作群里被 @的消息、领导布置任务的聊天记录;
经济证据:工资条、银行流水(看是谁给你发的钱)、个税申报记录、公司发的补贴(比如餐补、交通补);
管理证据:公司给你的奖惩通知(比如迟到罚款单)、培训记录、工牌、工服、工作证。
第二步:告对人!发包、外包公司,一个都别漏别只告外包公司,很多时候外包公司没什么钱,要把原公司(发包单位)一起告上法庭。
2024 年的司法解释明确说了:“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承包人将承包业务转包或者分包给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该组织或者个人招用的劳动者请求确认承包人为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单位,承担支付劳动报酬、认定工伤后的工伤保险待遇等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你可以通过 “企查查”“天眼查” 查清楚这些公司的关联关系,确保把该告的都告了。
结语:你的劳动尊严,法律会撑腰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不能只看签了什么合同,要看实际怎么用工。公司再怎么玩 “外包魔术”,只要你能拿出 “实际被管理、被剥削” 的证据,法院就会站在你这边。
记住,要是公司突然让你换签合同、工资改由陌生账户发放、开始用外包公司的名义管你,这很可能是在搞 “假外包”,你要做的不是害怕,而是赶紧收集证据,准备维权。
如果你身边有被 “假外包” 坑过的朋友,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或许你的一次分享,就能帮他拿回血汗钱。
互动话题:你有没有遇到过 “假外包”?最后是怎么解决的?评论区聊聊,我会帮你分析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