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温泉、爱情与战争的三重奏——“天下第一御泉”华清池游记

文丨吴刚这次西安之行,我终于来到了临潼,来到了号称“天下第一御泉”的华清池。华清池是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爱情故

文丨吴刚

这次西安之行,我终于来到了临潼,来到了号称“天下第一御泉”的华清池。

华清池是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爱情故事的重要发生地。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在此度过了许多甜蜜时光。华清池的温泉浴池、飞霜殿等建筑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唐玄宗专门为杨贵妃修建了海棠汤(贵妃池),并在华清宫内与她共度春秋。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等诗句,生动描绘了二人在华清池的亲密浪漫场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则精准刻画了杨贵妃独得唐玄宗专宠的极致地位。

华清池,被视为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的象征之地,我最早了解他俩的爱情故事,是从小说《杨贵妃传》、电视连续剧《唐明皇》知道的。看到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情节,我惊讶不已。主要原因是杨玉环最初是李隆基的儿媳妇。杨玉环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原本是寿王李瑁的王妃,李隆基在武惠妃去世后,看见杨玉环美貌出众,便有了心思,为了能把杨玉环名正言顺地变成自己的妃子,他先是让杨玉环出家,再等她还俗后接入后宫,这一番操作,硬生生把儿媳变成了自己的贵妃。

李隆基强夺儿媳杨玉环,这一行为违背了传统伦理道德,是“夺子之妻”的不齿之举。在封建礼教背景下,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人伦规范,被视为权力对亲情和道德的践踏。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风流成性的天子,他多才多艺,擅长音乐、舞蹈、马球等,尤其喜爱羯鼓,被宰相宋璟称赞“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李隆基除了马球、打猎、跳舞等样样喜好外,尤其喜欢女人。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在位期间,其后宫女性多达四万余人,后宫嫔妃佳丽三千。他一生生了30个儿子和30个女儿。生育能力在历代皇帝中较为罕见。

华清池,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脚下,骊山是秦岭的一条支脉,海拔1256米,满山松柏青翠欲滴,远远望去,犹如一匹黑色骏马,古代称黑马为骊,故名“骊山”。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周幽王曾在此修建“骊宫”。秦始皇时期,扩建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期,改称“离宫”,进行了扩建。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修建“汤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大规模扩建,更名为“华清宫”,成为皇室冬季行宫。

华清池,曾是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的离宫别苑,至今算起来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皇家园林之一。它集温泉、宫殿、园林于一体,是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绝美画卷。

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110余吨,水温达43度。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

踏入华清池景区,放眼望去,古色古香的建筑与优雅的风景扑面而来。进入华清宫的大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贵妃杨玉环的一尊雕像,雕像立于主院中心,温泉水围绕着雕像缓缓流过,雕像中的杨贵妃已退去华衣,半披着浴纱,高雅中又透着华贵。这尊雕像,高3.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控首届石榴节献礼的项目,可以说她和《杨玉环奉诏温泉》壁画一样,在突出华清宫文化内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为大家观赏留影的热点。我身在其中,也毫不犹豫地请身边的一名游客帮忙,为我拍了张照片留了个影。

杨贵妃杨玉环出生于蜀州(今四川崇州)。史记上讲,其父亲杨玄琰时任蜀州司户,因罪下狱,最终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卒于狱中,去世时年仅43岁,此后杨玉环由叔父杨玄璬带回河南洛阳抚养。杨玉环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17岁的杨玉环应邀参加,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唐玄宗在爱妃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七日武惠妃病逝,唐玄宗陷入悲痛,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人能慰藉其心。此时,高力士察觉玄宗对美的渴望,向其推荐了杨玉环。开元28年(740年),高力士安排杨玉环前往骊山温泉宫(华清宫)侍奉玄宗。唐玄宗与杨玉环在此重逢,被其美貌和才艺吸引,使其夜不能寐。

公公想儿媳妇违背伦理,是件极不光彩的事儿。为避免伦理争议,玄宗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并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为名,将其安置在宫中道观,名义上剥离了寿王妃身份。天宝4年(745年),玄宗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将其纳入后宫,从此专宠于她,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恩宠,成为千古绝唱。

有一句“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诗是白居易写的,讲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杨玉环的故事。它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因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而沉溺于享乐,无心政务,不再像以前那样早朝处理国家大事。诗句既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也让读者看到了唐玄宗作为帝王在爱情面前的失态,为后来安史之乱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杨玉环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册封第二年,扩建温泉宫时,唐玄宗专为杨贵妃建筑了海棠宫。杨贵妃36岁生日时,唐玄宗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进行祝寿,仅乐工就有120名,满朝文武百官都呼杨贵妃娘娘千岁万福。于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受友人启发,结合个人情感,写下了留传千古的诗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在海棠宫,杨贵妃沐浴的海棠汤。汤池形如海棠,小巧而精致,池边的青石被岁月打磨得光滑,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当年贵妃出浴的香艳场景。

史料记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14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43次之多。这不仅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见证,也反映了唐代皇家生活的奢华、政治文化的交织,以及华清宫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二月十六日,发生了安史之乱,次年即公元756年,唐玄宗仓皇出逃成都,行至马嵬坡,禁军哗变,杀死杨国忠,逼迫唐玄宗缢死杨贵妃。其时杨贵妃才38岁。杨贵妃的突然离世,使这段爱情以悲剧收场,令人惋惜。

走进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各种文物陈列其中,见证了唐朝的辉煌与昌盛。星辰汤、莲花汤等浴池遗址,规模宏大,设计精巧,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站在这些遗址前,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帝王妃嫔们在这里沐浴嬉戏的场景,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奢华与浪漫。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这座古朴的建筑,承载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此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此爆发。站在五间厅前,抚摸着墙壁上的弹痕,我仿佛听到了当年激烈的枪声,看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扇窗户,都在诉说着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让我对两位将军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深感敬佩。

离开五间厅,我沿着山路攀登,登上了丽山烽火台。传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在这里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最终导致西周灭亡。站在烽火台上,极目远眺,骊山的美景尽收眼底。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清风拂面,让人心情舒畅。然而,思绪却不禁被拉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感叹历史的兴衰荣辱、世事的无常。

下山途中,路过兵谏亭。这座亭子曾被毛主席命名为“捉蒋亭”,后改为“兵谏亭”,它是西安事变的重要见证。后来为了缓和两岸关系,“捉蒋亭”又被改回兵谏亭。站在该亭处有一块介绍牌,我在此伫立良久,口中默默念着牌子上的一段文字: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在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指挥下,东北军卫队直扑华清池的蒋介石住处。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起身。在两名侍卫的搀扶下,从五间厅的后窗逃跑。

站在我旁边的一位热心游客指着亭子的一个方向对我讲,蒋就躲藏于一条石缝上方的洞内。此洞就位于兵谏亭东侧,一块巨大的“虎斑石”旁边,也被称为“蒋介石藏身处”。他的话音刚落,我怀着好奇的心理去瞧了一瞧,心里在想,这可是当年中华民国的老大啊,躲在这里,一定是狼狈不堪。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华清池的湖面上,我缓步离开了景区。华清池,它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在这里,我看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传奇,领略了唐朝的繁荣昌盛,也铭记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它让我明白,历史虽已远去,但它留下的痕迹和启示,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华清池,我来了,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向往。这次旅程,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这片古老的土地更加热爱。愿华清池的美丽与传奇,永远流传下去。

☆ 本文作者简介:吴刚,曾用名吴绪承,湖北监利人,研究生学历,自由撰稿人。从军27载,海军上校军衔。行政正团级转业至地方公安局工作后,被公安部授予公安三级警监警衔。闲暇时笔耕不辍,创作消息、通讯、小说、散文、诗歌、随感等。数十年来,有3000余篇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等刊物发表,其中百余篇荣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著有《海天壮歌》等多部文集。在部队和公安工作期间,先后七次荣立三等功。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