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江西新余的唐先生因孩子病情危重,需从江西省儿童医院紧急转运至上海某医院,路程约800公里。由于公立医院无跨省转运条件,医生协助联系了南昌赣医医院(民营)的救护车,最终收费2.8万元,引发“天价救护车”争议。
ECMO设备费用高昂
ECMO(体外膜肺氧合)被称为“人工心肺”,单台设备采购价约130万元,开机费用2.5万-10万元(含耗材、人工)。
此次转运中,ECMO全程使用,并配备两名专业医护人员,属于重症监护级别转运。
公立 vs. 民营收费对比
公立急救中心(如南昌急救中心):800公里收费约1.1万元(13元/公里+医生出诊费)。
民营机构:2.8万元,是公立标准的2.5倍,且未提供明细发票。
行业现状:ECMO转运普遍高价
多家转运公司表示,ECMO跨省转运费用通常在2万-3万元,即使设备未使用也需收费(因占用资源)。
部分公司因舆论压力暂停接单,担心引发纠纷。
二、为何患者选择民营救护车?公立资源不足公立急救体系限制
120急救车通常不提供跨省转运,且多数公立医院无ECMO设备或无法外借。
北京急救中心虽可跨省转运(25元/公里),但ECMO需额外协调,费用更高。
民营填补市场空白
民营机构提供危重患者转运服务,但缺乏统一收费标准,易出现乱收费问题。
此次事件中,司机要求费用转入个人账户,涉嫌逃税和流程不透明。
三、争议焦点:合理收费还是趁火打劫?支持方观点
ECMO转运成本确实高,2.8万元在重症转运中可能合理,尤其涉及跨省、夜间紧急转运。
部分网友认为,相比生命价值,费用“不算贵”,并给涉事医院送锦旗。
质疑方观点
收费不透明:无明细、无发票,司机个人收款,涉嫌违规。
公立标准对比:南昌至上海公立救护车仅需1.1万元,民营收费明显偏高。
行业乱象:部分“黑救护车”坐地起价,甚至威胁患者家属。
四、行业困境:非急救转运市场如何规范?缺乏全国统一标准
目前无ECMO转运的定价机制,各地收费差异大。
部分省份(如海南、泉州)试点非急救转运规范,但未全面推广。
监管漏洞
民营救护车资质审核不严,部分机构无正规备案,甚至使用报废车辆。
公立医院推荐第三方时,未充分告知费用风险。
未来改进方向
制定分层收费标准:区分普通转运与ECMO等重症转运,明确设备、医护等费用。
强化资质审核:对民营机构严格监管,禁止个人收款,强制提供发票。
扩大公立资源:增加ECMO设备跨区域共享,减少对民营依赖。
五、事件后续影响涉事医院被查处:南昌赣医医院暂停转运服务,退款并接受进一步调查。
行业震荡:多家转运公司暂不接ECMO订单,避免舆论风险。
公众呼吁:希望医保部分覆盖急救转运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生命救援不能沦为“糊涂账”此次事件折射出我国非急救转运体系的不完善——既有市场需求的刚性,也有监管的缺失。未来需通过统一标准、透明收费、强化监管,让救护车真正成为“生命通道”,而非利益博弈的工具。
“ECMO一响,黄金万两”,但生命的价值,不应被价格模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