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的核心就那几块:变量设计、实验范式、信效度控制、结果分析。刚开始学别一头扎进具体实验里,先把《实验心理学》教材里的基础框架拎出来 —— 比如变量怎么划分?真实验、准实验、非实验设计的区别在哪?把这些大框架刻在脑子里,再往里面填经典实验案例,就像搭积木一样顺理成章。
💡 用 “拆题法” 破解实验设计
看到 “设计一个关于 XXX 的实验” 就头大?试试把题目拆成三部分:①要研究什么问题(确定变量);②选多少被试、怎么分组(被试设计类型);③用什么任务、怎么控制干扰(实验流程)。去年我就是靠这种方法,把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实验拆成 “自变量:情绪类型(积极 / 消极 / 中性);因变量:记忆成绩;控制变量:年龄、性别”,瞬间思路就清晰了。
🔢 把方差分析和实验设计绑在一起学
别把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当成两回事!什么样的实验设计配什么样的统计方法,其实是固定搭配 —— 比如单因素被试间设计,对应单因素方差分析;2×2 混合设计,就得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我当时把这些 “CP 组合” 列成表格贴在书桌旁,做题时对着表套,慢慢就形成条件反射了。
🧪 用 “角色扮演” 理解经典实验
学经典实验时别光背流程,试着代入角色:如果我是米尔格拉姆,怎么设计服从实验?如果我是阿斯伯格,会怎么改进守恒实验?我还试过和研友模拟 “斯坦福监狱实验”,一个扮演狱警一个扮演囚犯,虽然有点中二,但那些实验细节记得超牢,连实验伦理的考点都顺带吃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