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镇国寺的山门,连空气里都飘着古木的清香。”站在万佛殿前,建筑系研究生林悦轻抚殿内五代斗拱,难掩激动,“这可是中国仅存的几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斗拱的弧度、梁枋的比例,比教科书上的图片更震撼!”
在山西平遥古城东北15公里的郝洞村,一座隐于田埂间的古寺已静立千年——镇国寺。它没有双林寺的彩塑名满天下,不如平遥古城游人如织,却以“五代木构活化石”的身份,成为解码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密钥”。今年国庆假期,镇国寺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其中不乏专程而来的古建爱好者。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为您解锁这份“从五代到今天”的深度游览指南。
千年古刹的“生存密码”:从“京城寺”到世界遗产镇国寺的故事,始于一场“皇家祈福”。
五代十国,天下纷争。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政权,为祈求国祚稳固,下令在平遥东北的郝洞村修建“京城寺”(取“京畿屏障”之意)。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更名“镇国寺”,寓意“镇守家国”。
“镇国寺的珍贵,在于它‘活’过了千年风雨。”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研究员张兵介绍,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万佛殿,为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原构,是中国仅存的4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另三座为平顺大云院、平遥双林寺、福州华林寺),比《营造法式》成书还早80余年,保留了大量唐代木构的雄浑风格。
1997年,镇国寺与平遥古城、双林寺共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评语称其“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提供了罕见实例”。
镇国寺的魅力,在于“一步一历史,一殿一精华”。从山门到后殿,每一处都藏着古人的营造智慧与艺术追求。以下四大看点,带您走进“五代建筑的教科书”:
1. 万佛殿:五代木构的“活标本”万佛殿是镇国寺的“心脏”,也是全寺最震撼的存在。这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虽仅110平方米,却浓缩了五代木构的精髓:
斗拱:全殿使用7种斗拱,最大的一朵“补间铺作”高1.7米,耍头作“蚂蚱头”式(唐代常见),拱瓣卷杀圆润,保留了唐代的雄浑大气;
梁架:采用“六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结构,梁枋简洁粗壮,无过多装饰,“就像五代人穿衣——宽袍大袖,不事雕琢,却自有气度”(张兵语);
屋顶:举折平缓(屋顶坡度仅1:3),出檐深远(达3米),雨水可远抛墙外,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
“万佛殿的斗拱比例,与敦煌莫高窟五代壁画中的建筑几乎一致。”林悦翻出手机里的壁画照片对比,“这说明五代工匠完全继承了唐代的营造法式,又为宋代《营造法式》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2. 殿内彩塑:五代“东方维纳斯”的惊艳万佛殿内,11尊五代彩塑佛像端坐莲台,虽历经千年,仍色彩鲜活、神态生动,被称为“中国古代彩塑的活化石”:
主佛:中间的“毗卢遮那佛”结跏趺坐,螺发高髻,眉眼低垂,衣纹流畅如“曹衣出水”;
弟子与菩萨:两侧的阿难、迦叶,一个稚气未脱(阿难),一个沉稳持重(迦叶);胁侍菩萨头戴花冠,肩披璎珞,体态丰腴却不显臃肿,被专家称为“比宋代彩塑更接近唐代的‘丰肌秀骨’”;
细节之美:菩萨手中的净瓶、莲花,甚至衣袂的褶皱,都用矿物颜料精细绘制,其中一尊菩萨的唇色仍可见淡粉色——这是五代“薄施脂粉”技法的见证。
“很多游客以为彩塑是‘新做的’,其实它们只在上世纪80年代修复过表层。”寺内文保员老周说,“你看这尊迦叶的眼角,还留着五代工匠故意画的‘皱纹’,为了表现他的沧桑感。”
3. 三佛楼:明代“悬塑艺术”的小宇宙若说万佛殿是“五代的高光”,三佛楼则是“明代的浪漫”。这座建于明代的二层楼阁,二楼佛龛内保存着120余尊明代悬塑:
内容:以“西方极乐世界”为主题,悬塑出亭台楼阁、飞天散花、瑞兽祥云,层层叠叠,立体感极强;
技法:悬塑采用“堆塑+彩绘”工艺,泥胎中掺入棉花、麻刀增强韧性,历经数百年未脱落;
亮点:最上层的“十二圆觉菩萨”悬塑,衣袂飘飞如临风动,被游客称为“明代悬塑里的‘敦煌飞天’”。
4. 古建细节:藏在角落的“营造密码”镇国寺的“小心机”遍布各处:
钟楼与鼓楼:均为明代建筑,钟楼内悬五代铜钟(高1.6米,重约1吨),钟声浑厚,可传3公里;
碑亭:内有《镇国寺重修碑记》(清乾隆年间),记载了寺内“古柏十八株”的历史——“其中一株‘唐柏’,树龄超1100年,树干中空却仍抽新芽”;
排水系统:寺内地面暗藏“八卦排水渠”,雨水沿石槽汇入院外池塘,至今雨天不积水。
外部交通:
高铁/火车:平遥古城站(大西高铁)下车,乘公交108路至“平遥汽车站”,转乘12路公交直达镇国寺(全程约40分钟,票价5元);
自驾:导航“平遥镇国寺”,景区停车场免费(车位充足);
步行/骑行:从平遥古城出发,沿108国道向东骑行25分钟(约8公里),沿途可赏晋中田园风光。
周边推荐:
双林寺(车程10分钟,“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与镇国寺并称“平遥彩塑双璧”);
平遥古城(车程15分钟,可衔接“古城+双林+镇国”一日文化线);
慕云山(车程20分钟,秋季可赏层林尽染,登山俯瞰镇国寺全景)。
门票与导览门票:35元/人(含万佛殿、三佛楼、钟楼等全景区);
优惠政策:60岁以上老人、学生凭证半价;1.2米以下儿童免票;
导览服务:
人工讲解(50元/场,10人内,讲解员会重点解读五代木构特征、彩塑艺术);
电子导览器租赁(20元/台,含中英双语,扫描建筑可看3D复原动画);
最佳游览时间:
春秋季(4-5月、9-10月):气候宜人,古柏参天,适合细品建筑;
清晨或傍晚:游客较少,光线柔和,拍照出片率高(尤其万佛殿的斗拱与彩塑)。
古建课堂:每周六上午,文保专家开设“五代木构入门课”(免费,需提前预约),用模型演示“斗拱如何承重”“梁架如何抗震”;
手作体验:寺内文创空间提供“迷你斗拱拼搭”(材料包20元/份,拼出五代斗拱模型,成品可带走);
禅意茶歇:三佛楼旁的“古寺茶寮”供应“五代茶点”(杏仁酥、枣泥饼,配平遥推光漆茶具,人均30元),静听檐角风铎。
注意事项万佛殿内禁止拍照(尤其禁止闪光灯,避免彩塑褪色);
古寺多青石板路,建议穿舒适平底鞋;
夏季注意防蚊(寺内古柏多,蚊虫较少但仍需备防蚊液);
导览时请勿触摸建筑构件(木构易损,彩塑需保护)。
游客故事:在一座寺里,触摸千年营造的温度“我是学古建的,万佛殿的斗拱让我终于理解了‘材分制’。”来自天津的大学生小吴举着笔记本记录,“斗拱的‘材’(即拱的断面尺寸)是宋代《营造法式》的基本单位,而五代木构已经用了类似的比例——这说明中国建筑的标准化,早在千年之前就开始萌芽了。”
郑州的退休教师李阿姨则被彩塑打动:“你看这尊菩萨的手,指甲盖都清晰可见,衣纹像真的丝绸一样垂下来。五代工匠该多用心啊!他们没有机器,全凭双手,就把泥巴变成了‘会呼吸’的艺术品。”
结语:镇国寺,是寺,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时光胶囊”从五代的风雨到今天的阳光,镇国寺的万佛殿始终沉默地矗立着。它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醒目的标签,却用最朴素的木构、最生动的彩塑,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不在繁复的雕琢,而在“材美工巧”的克制,在“天人合一”的哲思。
正如张兵研究员所说:“镇国寺的价值,在于它‘未被后世改造’的原真性。当你站在万佛殿下,仰望那些历经千年的斗拱,会突然明白:所谓‘文化遗产’,不是放在玻璃柜里的标本,而是活着的历史——它呼吸过五代的硝烟,听过宋代的梵音,见过明清的夕阳,今天,它正等着与你对话。”
这个秋天,不妨暂别城市的喧嚣,走进平遥郝洞村的镇国寺。在万佛殿的斗拱间,在三佛楼的悬塑里,在古柏的浓荫下,触摸一段跨越千年的营造传奇。你会发现,所谓“古寺”,从来不是一座静止的建筑,而是中国人用木头、泥土和匠心,写给时间的情书。
(注:文中数据截至2024年9月;具体开放时间、活动安排以景区当日公告为准;建议出行前关注“平遥古城旅游”官方平台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