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朱元璋赐刘伯温一个西瓜,却不准用刀切,刘伯温一招让他拍案叫绝

朱元璋赐刘伯温一个西瓜,却不准用刀切,刘伯温一招让他拍案叫绝......导语洪武四年,夏。朱元璋在御书房内,赐给军师刘伯

朱元璋赐刘伯温一个西瓜,却不准用刀切,刘伯温一招让他拍案叫绝

......

导语

洪武四年,夏。

朱元璋在御书房内,赐给军师刘伯温一个大西瓜。

他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亲自试一试,这位被百姓誉为“活神仙”的军师,智慧究竟有多深。

“伯温,此瓜你可当场享用,但绝不准用刀、剑等任何利刃将其破开!”朱元璋似笑非笑地说道。

“陛下,这……这不是故意刁难诚意伯吗?”有大臣低声议论。

与刘伯温素来不合的丞相胡惟庸,在一旁冷笑道:

“哼,装神弄鬼,本官倒要看看,他如何不用刀,劈开这西瓜!”

眼看着刘伯温被逼入了绝境,即将当众出丑。

此时刘伯温上前一步,从容笑道:“陛下之命,臣,遵旨。”

01

洪武四年,夏。

应天府的天气,邪了门了。

从开春一来,一连三个多月,天上愣是没掉下来一滴雨。

城外的护城河,河床都见了底,裂开了一道道巴掌宽的口子。

地里的庄稼,叶子全都蔫了,眼看就要颗粒无收。

城里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水井里的水越来越少,每天天不亮,就得排着长队去打水。

市面上的粮价,一天一个价,蹭蹭地往上涨。

民心浮动,怨声载道,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焦躁不安的气氛里。

奉天殿的早朝上,朱元璋的脸色,比外面的天还要阴沉。

“都说说吧!”他坐在龙椅上,声音里压抑着怒火,

“京城大旱,民心不稳,你们这些吃着朝廷俸禄的肱股之臣,都有什么法子啊?”

殿下的文武百官们,一个个都低着头,噤若寒蝉。

工部尚书出列,说已经组织人手,在城外挖井了,可挖了十几丈深,连点水星子都没见着。

户部尚书出列,说已经准备从外地调粮了,可远水解不了近渴,等粮食运到,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还有的官员,提议要举办一场盛大的求雨仪式,请和尚道士来作法。

朱元璋听得是心头火起。

他自己就是要饭的和尚出身,哪里会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

“废物!通通都是废物!”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

“国库养着你们,就是让你们在这里求神拜佛的吗?!”

就在朝堂都陷入一片死寂,没人敢再开口的时候。

一个瘦削的身影,缓缓地从文官的队列里走了出来。

此人一身青色官袍,须发半白,面容清癯,正是当朝的诚意伯,被誉为“神算子”的刘伯温。

“陛下,”刘伯温拱了拱手,声音不大,“臣,有本奏。”

朱元璋的怒气,稍微平息了一些。

对于刘伯温,他还是高看一眼的。

这个人的脑子,跟别人不一样。

“说。”他言简意赅。

刘伯温抬起头,缓缓说道:

“臣昨夜夜观天象,见紫微星暗淡,荧惑守心,此乃大旱之兆。

但臣也发现,太白星明亮,水汽渐聚。

依臣推算,不出三日,午时三刻,京城城南,必有大雨倾盆,可解此旱情。”

他这番话说得是不带一丝犹豫。

然而,话音刚落,整个朝堂,却炸了锅一样。

02

“荒唐!简直是荒唐!”丞相胡惟庸第一个跳了出来。

他素来看不惯刘伯温这种“神神叨叨”的样子,冷笑着反驳道,

“刘大人,你当自己是谁?是天上的龙王爷吗?连老天爷什么时候下雨,都能算得出来?依我看,你这纯属是妖言惑众!”

“是啊,陛下!”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

“天象之事,虚无缥缈,岂能当真?若三日后无雨,岂不是要动摇民心?”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没有说话。

他那双深邃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刘伯温。

他心里,也是将信将疑。

他知道刘伯温有本事,懂天文,识地理。

可这预测下雨,还说得如此精准,连时间、地点都说得一清二楚,这……这就有点超出了。

“伯温,”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试探,“你此话,当真?”

“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刘伯温挺直了腰杆,掷地有声地回答。

好!

朱元璋心中那股子豪气,被激了上来。

“好一个‘项上人头担保’!”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指着刘伯温,

对满朝文武朗声说道,“那朕,今天就跟爱卿,赌上一把!”

“三日之后,午时三刻,若是城南天降甘霖,朕,重重有赏!”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可若是到时候,天上连个云彩都没有。那爱卿,就休怪朕,拿你的项上人头,去祭天了!”

“臣,遵旨!”刘伯温面不改色,深深一揖。

一场关乎京城命运和军师性命的豪赌,就这样,在奉天殿上,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三天,对于整个京城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太阳,依旧毒辣。天气,一天比一天闷热。

朝堂上的官员们,大多都抱着看好戏的心态。

他们觉得,刘伯温这次是把自己给玩死了。

丞相胡惟庸更是得意洋洋,已经开始琢磨着,等刘伯温人头落地之后,该如何接手他手里的差事了。

只有京城的老百姓,还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

他们宁愿相信这位传说中的“活神仙”,也不愿再忍受这该死的干旱了。

03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第三天午时,官道上,人山人海。

所有人都顶着烈日,朝着城南的方向望去。

朱元璋也换上了一身便服,带着几个侍卫,悄悄地登上了城楼。

他看着天上,依旧是万里无云,连一丝风都没有。

他身边的胡惟庸,脸上已经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陛下,看来,刘伯温这次是算错了啊。”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盯着远方的天空。

午时一刻……

午时二刻……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赌局,将以刘伯温的失败而告终的时候。

突然,一阵凉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吹散了空气中的闷热。

紧接着,南边的天际,飘来了一朵小小的、不起眼的乌云。

然后,是第二朵,第三朵……

在所有人不敢置信的目光中,那乌云越聚越多,越聚越厚,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将整个南边的天空,都遮蔽得严严实实!

天色,一下子就暗了下来!

“轰隆!”

一声惊雷,在天边炸响!

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就从天上砸了下来!

“下雨了!真的下雨了!”

“是刘神仙!是刘神仙显灵了!”

短暂的寂静之后,整个京城,爆发出了一阵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的、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百姓们冲进雨里,又笑又跳,任由那救命的甘霖,将自己淋得湿透。

他们发自内心地,高喊着“刘神仙”的名字。

一时间,刘伯温的声望,在民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城楼之上,朱元璋看着这场瓢泼大雨,看着底下欢呼雀跃的百姓,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可是,在这欣喜之余,他的内心深处,却悄然地,升起了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

不安和猜忌。

他转过头,看着身边那些同样处在震惊和敬佩之中的文武百官。

他又听着耳边,百姓们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刘神仙”的呼喊。

他看着刘伯温,第一次感觉,这个臣子的智慧,似乎……。

他能算天,能算地,那他……能不能算出,我这个皇帝的心思呢?

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悄然生根。

他必须亲自,试一试。

试一试这个“活神仙”,到底有多少深浅。

04

那场救命的甘霖过后,整个应天府都沸腾了。

刘伯温“神机妙算,祈来甘雨”的事迹,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把这段故事编成了评书,说得是天花乱坠;

街边的百姓们,更是把刘伯温传成了能呼风唤雨的“活神仙”。

一时间,诚意伯刘府的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拜访、送礼的官员百姓,几乎要把门槛都给踏破了。

朱元璋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早朝之上,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刘伯温大加封赏。

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特意将城南的一座大宅子,赐给了他。

“刘爱卿,”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朗声笑道,

“你有经天纬地之才,能为朕分忧,为万民解难,乃我大明之幸事啊!”

“臣不敢居功,”刘伯温跪在殿下,恭敬地回答,“此乃陛下洪福齐天,感动了上苍,与臣并无干系。”

他越是谦虚,朱元璋心里就越是觉得,这个刘伯温,不简单。

退朝之后,朱元璋没有回后宫,而是直接去了御书房。

他越想,心里头那股子不安和猜忌,就越是浓厚。

他想不通,一个人的脑子,怎么能厉害到这种地步?

天上的风云变幻,他都能算得一清二楚。

那这朝堂之上的风云,这人心之中的变幻,他岂不是更能看得明明白白?

这样一个人,如果他忠心耿耿,那自然是国之栋梁。

可万一……万一他有二心呢?

那他带来的威胁,将比十万大军还要可怕!

不行,我必须得亲自试一试他。

朱元璋打定了主意。

他要设一个局,一个暗藏杀机的局,来好好地称一称,这个“活神仙”的分量。

他对着身边的太监,淡淡地吩咐道:

“传朕旨意,宣诚意伯刘伯温,即刻来御书房见驾。就说,朕还有赏赐。”

他又补充了一句:“再去冰窖里,给朕挑一个最大、最圆的西瓜来。”

05

此时的刘伯温,刚刚回到府邸,还没来得及换下朝服,宫里传旨的太监就到了。

“刘大人,陛下宣您即刻去御书房,说还有赏赐。”

刘伯温心中“咯噔”一下。

赏赐,在早朝上不是已经赏过了吗?为何还要单独召见?

他那比任何人都通透的心,瞬间就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但他面上,却不敢有丝毫的表露,只是恭恭敬敬地,跟着太监,再次进了宫。

御书房内,暑气逼人。

朱元璋没有坐在龙椅上,而是换了一身便服,坐在了下首的凉榻上。

他的身边,还坐着几个心腹大臣,其中,就有一直看刘伯温不顺眼的丞相胡惟庸。

“爱卿来了。”朱元璋笑着招呼刘伯温,

“快坐,快坐。今天天气热,朕看你在朝堂上站了几个时辰,辛苦了。”

“为陛下分忧,是臣的本分,不敢言苦。”刘伯温恭敬地行礼。

“来人,”朱元璋拍了拍手,“把朕给爱卿准备的解暑之物,端上来!”

话音刚落,两个小太监抬着一个巨大的托盘,吃力地走了进来。

托盘上,放着一个硕大无比的西瓜。

“好瓜!真是好瓜啊!”胡惟庸在一旁抚掌赞叹道,

“如此大的西瓜,臣还是第一次见。陛下对刘大人,真是恩宠有加啊!”

朱元璋哈哈大笑,他指着那个西瓜,对刘伯温说道:

“爱卿劳苦功高,朕特赐此瓜,为你解暑。

来,就在这里,当着朕和众位爱卿的面,把它吃了。”

“臣,谢陛下隆恩。”

刘伯温心中虽然疑云重重,但也只能上前谢恩。

他对着旁边伺候的太监,正准备说“有劳公公,将此瓜切开”。

就在这时,朱元璋那不紧不慢的声音,再次响了。

“不过,”他看着刘伯温,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朕有个规矩。”

他顿了顿道:“此瓜,你可当场享用。但是,绝不准用刀、剑等任何利刃,将其破开。”

“否则,便是欺君之罪!”

06

在场的大臣们,一个个倒吸了一口凉气。

不准用刀切,那怎么吃?用手掰?这么大的西瓜,皮又硬又滑,怎么可能掰得开?

就算掰开了,那瓜瓤和汁水,岂不是要流得满地都是?

在皇上面前,如此失仪,同样是大不敬之罪啊!

这不是赏赐,这分明是刁难!是羞辱!

胡惟庸的脸上,已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他捋着胡须,在一旁冷笑道:“哼,装神弄鬼,

本官倒要看看,他这个‘活神仙’,如何不用刀,劈开这西瓜!”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刘伯温的身上。

刘伯温的心中,也是猛地一凛!

他瞬间就明白了。

这是皇帝的第一道考题!

这考的,根本就不是如何吃瓜。

这是在敲打他!是在告诉他,你刘伯温就算能算天,能算地,可你,终究还是朕的臣子!

朕让你生,你就生;朕让你死,你就得死!

朕让你用一种不可能的方式吃瓜,你就必须得想出办法来!

想通了这一层,刘伯温的后背,渗出了冷汗。

他看着眼前那个圆滚滚的西瓜,陷入了沉思。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西瓜上,以及站在西瓜前,神情自若的刘伯温身上。

丞相胡惟庸的嘴角,已勾起了难以掩饰的冷笑。

他端起茶杯,轻轻地撇着浮沫,准备好整以暇地,欣赏刘伯温当众出丑的好戏。

他就不信,这个平日里装神弄鬼的“活神仙”,今天还能有什么通天的本事。

刘伯温静静地站着,他没有立刻动手。

他先是恭恭敬敬地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揖,朗声说道:“陛下天恩,臣,领旨。”

然后,他缓缓地走到西瓜前。

他伸出手,轻轻地在那冰凉光滑的瓜皮上,敲了敲,侧耳听了听声音。

紧接着,他缓缓地拉开了架势,对着那个西瓜,不紧不慢地,打出了一套拳法。

他打得很慢,动作看起来轻飘飘的,毫无力道,甚至有些滑稽。

一会儿是白鹤亮翅,一会儿是野马分鬃,看起来,像是打着不伦不类的太极拳。

“哼,装神弄鬼。”胡惟庸在一旁,不屑地冷哼了一声。

朱元璋坐在凉榻上,没有说话,但那双深邃的眼睛,却一眨不眨地,死死地盯着刘伯温的每一个动作。

他知道,刘伯温绝不是在故弄玄虚。

只见刘伯温围着那个西瓜,不紧不慢地打完了半套拳。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似乎有些吃力。

突然,他的眼神,在一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他口中低喝一声,将全身的力气,都凝聚在了右拳之上。

然后,对着那个西瓜顶上、最坚硬的瓜蒂部分,一拳,砸了下去!

“砰!”

一声清脆而又沉闷的响声,在御书房内回荡。

07

所有人的心,都跟着这一声,猛地一跳!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那个硕大无比、坚硬光滑的西瓜,在刘伯温这一拳之下,应声而裂!

而且,裂得是恰到好处!

它从瓜蒂的正中心,均匀地裂成了八瓣,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每一瓣瓜瓤,都鲜红欲滴,没有一丝被砸烂的痕迹。

更神奇的是,那鲜甜的瓜汁,竟然一滴都没有溅出来,完完整整地,被包裹在瓜皮之内。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充满了暴力,却又带着奇异的美感。

“好!”

还没等众人从震惊中反应过来,主座上的朱元璋,已经猛地一拍大腿,抚掌大笑起来!

“好一个刘伯温!好俊的‘拳法’啊!”

他站起身,走到刘伯温面前,脸上满是赞许,

“朕只知爱卿文能安邦,却不知,你的武艺,也如此高强!哈哈哈!”

胡惟庸的脸,瞬间就黑了下去。

其他的大臣们,也纷纷上前,对着刘伯温,交口称赞。

“诚意伯真是文武全才,我等佩服!”

刘伯温听着众人的夸赞,脸上却依旧保持着那副谦和的微笑。

他对着朱元璋,再次深深一揖,不卑不亢地说道:

“陛下谬赞了。臣这点微末伎俩,不过是些江湖上的小把戏,难登大雅之堂。

若非陛下天威浩荡,借给臣三分神力,臣,断然是破不开此瓜的。”

朱元璋听了,心中更是龙颜大悦。

他知道,刘伯温这一拳,打的哪里是西瓜?

打的是人心,是智慧!他用这种方式,既完成了自己下达的命令,

又没有失了体面,更向自己,展现了他那深不可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回合的试探,刘伯温,轻松过关。

“好!说得好!”朱元璋拉着刘伯温的手,显得格外亲热,

“爱卿今日让朕大开眼界,朕心中甚是欢喜!来人啊,将此瓜分给众位爱卿,一同品尝!”

他又转过头,对着刘伯温,用不容拒绝的语气说道:

“爱卿今日立此‘奇功’,朕若不重赏,岂不让天下人笑话?

这样吧,晚膳,你就在宫里用。朕要亲自设宴,与你,好好地喝上几杯!”

“陛下……这,于理不合啊。”刘伯温连忙推辞。

“有什么不合的!”朱元璋眼睛一瞪,“朕说合,就合!今天,谁敢说半个不字,就是看不起朕,看不起你刘伯温!”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刘伯温知道,自己再推辞,就是不识抬举了。

他心中虽然隐隐觉得,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但君命难违,他也只能,再次谢恩。

08

晚宴,就设在御花园的凉亭里。

夜色降临,凉风习习,吹散了白日的暑气。

亭子里,灯火通明,宫女们端着精致的菜肴,鱼贯而入。

朱元璋似乎是真的高兴,他频频举杯,与刘伯温和在座的几个心腹大臣,开怀畅饮。

席间的气氛,比下午在御书房时,要轻松了许多。

就在刘伯温也渐渐放松了警惕,以为今天的考验,已经彻底过去的时候。

一个太监,捧着一个巨大的白玉盘,缓缓地走了上来。

盘子里,是一道刚刚出锅的,清蒸鲈鱼。

那鱼,选的是最肥美的一条,蒸得火候恰到好处,鱼肉洁白如雪,

上面撒着翠绿的葱丝和鲜红的姜丝,浇上了滚烫的热油,“滋啦啦”作响,香气扑鼻,让人一看,就食指大动。

“来,”朱元璋亲自拿起筷子,指着那盘鱼,对刘伯温说道,

“伯温啊,你为国事操劳,人都瘦了。多吃点鱼,补补身子。”

说着,他便示意太监,将那盘鱼,单独赐给了刘伯温。

“臣,谢陛下。”刘伯温再次起身谢恩。

然而,当他坐下,拿起面前的餐具,准备享用这道美味时,他的手,却猛地,僵在了半空中。

他的面前,空空如也。

只有一个空碗,一个酒杯。

还有……

一根,孤零零的木筷子。

评论列表

无云
无云 2
2025-10-04 23:50
一拳打出西瓜花,童话都没这么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