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林志炫《单身情歌》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这是东霞思维拂尘记的第1011篇原创文章,字数1150,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我是东霞,40岁前,无知无觉,混沌迷茫;40岁

这是东霞思维拂尘记的第1011篇原创文章,字数1150,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我是东霞,40岁前,无知无觉,混沌迷茫;40岁后,转变思维,平静淡然

仲夏的傍晚,我跟朋友又一次来到江边。

吃着小摊上的正宗牛排,吹着蕴着水汽的江风,灯火在粼粼波光里碎成星星点点,看着江上的月亮,恍惚间与那轮“春江潮水连海平”的月亮重叠了。

旁边的露天KTV里,放着林志炫的《单身情歌》,朋友说,真好听,都是老歌,我喜欢,想想我上次听这歌时,还是青春年少呢?那时对爱、对未来,充满了太多的美好想象,那时真好!

“爱要越挫越勇,爱要肯定执着……”歌词不断重复,我也不禁回忆起20多年前,我高中时候那些好听的经典:《爱的代价》、《爱如潮水》、《爱我的人与我爱的人》、《水手》、《千年等一回》……

那时,“爱”还是一个不能被大大方方拿出来谈的话题;那时,高中校长还说,“不让流行歌曲进校园”,我们只能在宿舍偷偷听这些歌,回味情情爱爱的歌词,感觉好美妙。

那时候,我觉得“找一个最爱的、深爱的、想爱的、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是世上最郑重的誓言,是青春期的最美好的憧憬。

后来结婚、成家、生子,离曾经的梦想渐行渐选,那些关于爱与被爱的执念,像东逝的江水一样一去不返。

此刻江风拂过耳畔,歌词里的缠绵,突然显得轻飘飘的。

我笑着跟朋友说,旋律还是那个旋律,歌词还是那个歌词,好听还是好听,可现在再听那个歌词,感觉有点像笑话。

生活把“情啊、爱啊”磨成了柴米油盐,那些“伤心的人那么多,快乐的没有几个”的喟叹,是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矫情?

朋友被我的话惊到了,她正沉浸在歌声中呢。

怔忡间,传来孩童的嬉笑,四五个孩子被爷爷奶奶带着,也来到这里,每人点了一份牛排。

看着江岸上热闹的人群、悬挂在江上的月亮,我忽然想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千多年前,诗人张若虚站在春天的江边,望着夜晚的花朵,发出了直击灵魂的提问:谁是第一个在江边看见月亮的人?月亮又第一个照在谁的身上呢?江边的水啊月亮啊,又是在等谁来呢?

最后,他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人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没有停止,江水、月亮每年都一样,水一直流,月亮圆了缺、缺了圆,无限循环。

只是,不知江月待何人。

江山在等待谁呢?生命卑微地幻灭着,有几个人的生命是发亮的,是会被记住的?

千年后,我们坐在江边,中间不知道隔了多少代人,可江月、江水却依旧如是。

生命、江水、月亮,到底什么是永恒?

风,吹过张若虚的时代,吹来林志炫的歌声,也掠过我鬓角的白发。

30年前觉得《单身情歌》里,藏着情爱与悲欢,如今那些被生活磨掉的矫情,都化作了“现实”的鸡毛蒜皮。

江月依旧,只是看月的人,在生活的历练中,读懂了“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深意——爱会褪色,生活本身,才值得珍惜。

张若虚笔下的花月夜,有“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缠绵,也有“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怅惘;而我们走过的岁月,也在理想与现实的抗衡中,变得真实。

文|东霞

极简思维创新人

充满好奇心,探索新领域,

成为创新思维引领者

脑中有图心中有数脚下有路